不渴。但必须具有不喜冷性饮食,或兼发热恶风寒的表寒现象。
[药品]
茯苓二至五钱 炙甘草一至二钱 桂枝二至三钱 生姜一至三钱
[煎服法]
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茯苓制水,桂、甘、生姜解表散寒。
[禁忌证]
小便利者,喜冷性饮食者,无表寒证现象者,均不可用。
[类似方剂参考]
(1)五苓散:此散寒利水,治水证较重之方。
(2)茯苓四逆汤:此回阳利水兼补气之方。
(3)真武汤:此回阳利水兼理脾和肝之方。
五苓散方第四十
[方义]
此化气利水、温经散寒、表里双解之方。
按:此证较茯苓甘草汤证水证较重寒证较轻。
[主治]
(I)蓄水证:小便不利,烦渴,汗出,微热,脉浮数。
(2)水逆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
但都必须具有不喜冷性饮食、舌不黄燥及表寒现象。
[药品]
猪苓 泽泻 茯苓 桂枝 白术各一钱半至二钱半
[制服法]
共研为细末,每服一钱半,开水送下,服后频服暖水,使之汗出则愈()也可作汤剂,用水二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之。
[用药大意]
茯苓、猪苓、泽泻利水,白术补脾,桂枝温散寒邪。
[禁忌证]
无小便不利,或有喜冷性饮食现象者,均不可服。
[类似方剂参考]
(1)猪苓汤:此治有喜冷性饮食现象、小便不利的寒性利水之方。
(2)茯苓甘草汤:此治寒证较重水证较轻,散寒利水之方。
(3)真武汤:此回阳镇水之方.
甘草干姜汤方第四十一
[方义]
这是在阴阳两虚情况下的回阳之方。
[主治]
太阳桂枝证兼阴阳两虚,误用桂枝汤,致手足厥逆、吐逆(亡阳现象)或咽干烦躁(阴虚有热现象)等症。
[药品]
炙草:二至四钱 干姜(炮黑)一至二钱
[煎服法]
水两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干姜温中治厥,炮黑变辛为苦,使回阳而不伤阴,倍用甘草更从中以控制之。
按:干姜,一药对于此证不用不行,用之又嫌燥热太过,对于咽干烦躁之阴虚现象确实不利。故炮黑使用,方才稳妥。
[禁忌证]
没有咽干烦躁阴虚热证现象的厥冷证,不可使用本方。因力小不能胜任。
[类似方剂参考]
(1)四逆汤:此治阳虚手足厥逆之方。
(2)干姜附子汤:此治阳虚烦躁之方。
(3)茯苓四逆汤:此治气虚、阳虚兼有水气烦躁之方。
芍药甘草汤方第四十二
[方义]
此滋阴养血,治腿脚拘挛之方,也是健脾和肝并行不悖之剂。
[主治]
阴虚血虚,腿脚挛急,兼咽干烦躁。但必须具有阴虚内热现象,如脉数无力、喜冷等症。
按:根据经验认为,此方能够使肝胃相互协调,两不相碍,对于胃溃疡、肝硬化有一定的疗效。
[药品]
生杭芍三至四钱 炙草三至四钱
[煎服法]
水三茶杯,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炙草补中和中,以滋血之源;芍药敛阴和肝,兼逐血痹,以畅血之行。故血行之障碍可除,四肢之拘挛得解。
[禁忌证]
兼有四肢厥冷、脉沉而迟、喜热怕冷之挛急证者忌之。因为这是寒证,《内经》所谓“诸寒收引”是也。
[类似方剂参考]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此治寒中厥阴手足拘挛之方。
炙甘草汤方第四十三
[方义]
此心经气血俱虚温补之方。
[主治]
伤寒心悸,脉结代。但必须兼有不喜冷性饮食的阳虚寒证现象。
[药品]
炙甘草二至三钱 生姜五分至一钱 人参一至二钱 生地三至五钱 桂枝五分至一钱 阿胶一至二钱 麦门冬一至二钱 麻子仁一至二钱 大枣二至四枚
[煎服法]
水三茶杯,白酒一小盅,煎至半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炙草、大枣、人参补中强心,麦冬、生地、阿胶养血,麻仁润燥,桂枝、生姜祛寒,白酒通血脉。
[禁忌证]
喜冷恶热之心悸脉结代证忌之。因热性病不宜使用温补药也。
[类似方剂参考]
加减复脉汤:此治脉结代,心悸,属于热性病喜冷性饮食证之方。
甘草汤方第四十四
[方义]
此清热泻火解毒,治咽喉痛之方。
[主治]
轻度咽喉疼痛初起时用之最宜。但必须没有寒热之表证和大便不利之里证,以及饮食不能下咽之重证方宜。
[药品]
甘草三至五钱
[煎服法]
水一茶杯半,煎至半茶杯,去滓温服。
[用药大意]
甘草性味甘平,有清热缓急的作用。
[禁忌证]
(1)少阴真寒假热之喉痛(即脉微细,手足冷,有痰,局部不红之症)忌之。此宜温性药引火归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