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太阴、少阴之寒。
苍术,厚朴:平胃燥湿。(平胃散)
炙甘草,陈皮,半夏,茯苓:化痰理气。(二陈汤)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化瘀。
桔梗,枳壳:升降开合。
从中可以看出,时方的组成对应的往往是有形的积滞,多从脏腑用药。与经方 通过六经辨证,从六经气化的规律调节阴阳气机的升降出入,以及六经的开合枢属 性与四时六气相应为角度的制方原则大不相同。可以说,经方对应的是证,时方对 应的是病。证是病的前提条件,病是证的表现形式。经方通于六经,时方拘于一时 。一为本,一为末。可以溯本求源,不可舍本逐末。
时方与经方并称,由来久矣。经则经久不变,从经典出;时则与时俱进,由时 人造。一为常,一为变,知常方可达变;一为本,一为末,得本自不愁末。二者关 系,可作如是观。
内经云:治必用方。方者,据于理而依于法,然后合为药。可以养生,可以治 病,可以为天下式,可以为万民则。时方比于经方,则易解而难用。易解者,其理 浅而近;难用者,其法粗而疏。
以五积散观之,虽不难取效于一时,而终难呼应于六气;昧于理而明于法,粗 于方而精于药。此其陋也。而时人颇喜之,此其所以称为时方耶?

批《临证指南》席姓医案

席姓。脉左数右缓弱(水亏不能涵木之象),阳根未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言不虚也),阴液渐涸(木泻水气),舌赤微渴(水不济火),喘促自利溲数( 火逆于上,水气不藏),晡刻自热神烦,呓语(阴不能敛阳下降,反成火侮金之势 ),夫温邪久伏少阴(此温乃精损不能纳气所致,何以忽然唤作伏邪),古人立法 ,全以育阴祛热(育阴则热自平,何必再祛热),但今见证,阴分固有伏邪(邪正 岂可混淆),真阳亦不肯纳(阴为阳之宅,是阴亏不能纳阳,非阳不肯纳阴也), 议仿刘河间浊药轻投(重浊为阴,轻投取阴中阳之意),不为上焦热阻(意思可取 ),下焦根蒂自立(理固如此,力不足则不能扎根深入),冀其烦躁热蒸渐缓(欲 得其用,先培其体)。
熟地炭 茯苓 淡苁蓉 远志炭 川石斛 五味子(经火成炭,虽有交济水火 之意,而润化为燥,于本意不合)
又(再诊)晚诊,阴中伏邪(症状未减),晡时而升(火未能降),目赤羞明 (炎蒸于上),舌绛而渴(心火上炎),与育阴清邪法(不足者阴,有余者阳,育 阴摄阳可矣,胡云清邪)。
生地炭(地而成炭,何润之有) 元参心 川石斛 炒麦冬(又榨其汁) 犀 角 石菖蒲(当敛反散,不知何取)
又(三诊)脉左数右软(不知服药几剂,脉象居然无变),舌干苔白,小溲淋 沥(火象),吸气喘促(焦满之象),烦汗(郁蒸之象),乃肾阴不承(焦炭之过 也,若径润之,何至如此),心神热灼蒙闭(用药之过耳),议以三才汤,滋水制 热(火已化燥,此时方润,晚矣),三才加茯神、黄柏、金箔(此时本宜清散,反 去沉降,又错过一步),晚进周少川牛黄清醒丸一服(当真助邪深入矣)。
又(四诊),昨黄昏后,诊脉较之早上,左手数疾顿减(果然收纳成功),唯 迟中垂而仍动(奈何火邪内陷矣,此亦焦炭之过也),呓语不已,若有妄见(扰动 元阳,跃跃欲飞),因思肾热乘心(当思此热何来),中微闭,神明为蒙,自属 昏乱(越治越乱),随进周少川牛黄丸(手忙脚乱矣)一服,俾弥漫无质之热(已 成焦躁,虽无质而其势难当),暂可降泄(势已成而后药之),服后颇安(可以居 功耶),辰刻诊脉濡小(元阳被伐),形质大衰(气损及形,阳损及阴),舌质色 淡,下利稀水(少阴三急下证作矣)。夫救阴是要旨(此时才醒),读仲景少阴下 利篇(才想起仲景),上下交征(何至于此),关闸尽撤,必以堵塞阳明为治(不 知所云),以阳明司阖(阳明之阖乃降,非堵塞之意也),有开无阖,下焦之阴仍 从走泄矣(原来仍在梦中)。议用桃花汤。
人参 赤石脂 炮姜 白粳米(当泻反塞,背道而驰)
又(五诊),晚服照方加茯苓(无足轻重,于事无补)。
又(六诊),脉左沉数,右小数(数为虚象,阴阳两伤矣),暮热微汗,时烦 ,辰刻神清(胃土但能用事于本辰,将败矣),虚邪仍留阴分(当思邪从何来), 议用清补(不亦晚乎)
人参 茯苓 川石斛 炙甘草 黑栀皮(何用) 糯稻根须(何用)
又(七诊),金匮麦门冬汤(初若用此,断不至是。七诊之后再无言,起与不 起,不了了之,正此老医案之一贯特色也)。

三七生曰:此老乃温病一代耆宿,名垂千古,威震八方,后世宗之者不计其数,子 孙满堂,可谓螽斯振振矣。而祝氏味菊乃谓彼久负盛名为人称道之所预见之舌脉种 种,皆为其治后所成,先造其病,后施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