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传。
此方以两感必死,但阳先受病多者,以此汤探之,中病即愈。如不愈者,看表里阴阳多少用药。是以
用九味羌活汤去苍术加柴胡、干葛,石膏、黑豆,皆三阳经药也。
阳明之本宜解肌,审葛根白虎于寒热;
伤风有汗表虚者,桂枝汤。伤寒无汗表实者,葛根汤。不恶寒反恶热,二便不闭者,白虎汤。
阳明之标须承气,详痞满燥实于便坚。
痞满燥实俱全者,大承气汤。有痞满而无燥实者,小承气汤。有燥实而无痞满者,调胃承气汤。
大柴胡(汤)行阳明带表之秘,小柴胡(汤)擅少阳和解之权。有痰妨胸满,瓜蒂(散)栀豉(汤)缓缓
饮;无头疼身热,附子干姜熟煎。
古姜附汤∶干姜一两,生附一枚,水三盏,煎至一盏,去渣顿服。治直中阴经真寒证,如厥逆脉不至,加
甘草一倍。
理中(汤小)建中(汤)治太阴(直中)脏寒之不足,桂黄桂苓祛太阴(传经)腑热之不平。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三钱,芍药四钱,甘草二钱半,大黄二钱,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太阴传经
热证,腹满而痛,咽干而渴,手足温,脉沉有力。本方陶氏加枳壳、柴胡,临服入槟榔水三匙。如腹满不恶寒
而喘,去甘草加大腹皮。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钱,芍药四钱,甘草一钱,姜四片,枣一枚,水煎温服。治太
阴腹满痛甚,或太阳病下之转属太阴自利者。亦宜陶氏桂苓饮、五苓散。
少阴热证小承气(汤),反之四逆倍甘草,拒阳可愈(四逆汤);厥阴热证大承气(汤),反之四逆用
当归,似疟自痊(当归四逆汤)。此虽六经之正治,实具百病之真筌。
表里阴阳通治,
凡言表证,分有汗无汗,俱于前正方内随经选用;凡言里证,分传经直中,俱于前正方内选用,凡言阴
证,俱于前温中热药内选用;凡言阳证,俱于前随里寒药内选用。是数方可以代百方,虽曰仲景方法,犹有遗
失之恨。据愚见,于此推类而通于杂病,则方法亦无以加矣。
汗吐下温兼全。
凡言宜汗,即前正方中,或发表,或解肌之剂选用;凡言宜吐,即前正方中,或探吐,或涌宣之剂选用;
凡言宜下,即前正方中,润下涌泄之剂选用;凡言宜温,即前正方中,脏寒亡阳之剂选用。是数法者可以兼百
法,贵乎用之当耳。误用麻黄,令人亡阳,汗出不止,将病患头发水浸,外用糯米粉并龙骨、牡蛎末扑之。误
用硝、黄,令人不禁,用理中汤加炒糯米、乌梅、壁土止之。误用姜、附,令人失血发斑,用萝卜汁,或子捣
汁,或泥浆汁,再入黄连、甘草、犀角,可解其毒。不然身有红处,乃血欲从各窍出也。
抑又闻∶风寒总曰汗病,麻桂不可乱尝。
不论伤风、伤寒,皆以得汗则散,但有大汗、解肌之不可乱耳。
无汗服桂枝而呕吐,失血下利者变用;
伤寒无汗,或酒客误服桂枝汤而呕吐者,必吐脓血,为肺痿证。又有其病当汗,而适值失血及下利者,
不可与麻黄汤,宜小剂桂枝汤频频饮之,体润自然和解。
有肝服麻黄而烦躁,寒热似疟者相当。
伤风服桂枝汤不解,寒热似疟,日再发者,乃邪客荣卫,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若非此证,误用麻黄者,
必烦躁衄血。衄血与上肺痿二证,照根据杂证,以清血凉血之剂,略加和表之药,如犀角地黄汤、黄芩汤加柴胡
是也。
伤寒轻者,麻黄杏仁饮;
麻黄、桔梗、前胡、黄芩、陈皮、半夏各一钱,杏仁、细辛各八分,防风七分,甘草四分,姜三片水煎
温服。治太阳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而咳嗽。如夏月去麻黄加苏叶,自汗去麻黄加桂枝、芍药,表热换
柴胡,口渴加天花粉,胸满加枳壳,喘急加栝蒌仁。
伤风轻者,柴胡半夏汤。
柴胡、半夏各一钱半,黄芩、白术、陈皮、麦门冬各一钱,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治
伤风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而咳嗽,或协热自利。兼治一切痰证,状似伤寒,如小便不利加茯苓,冬月无汗加麻
黄,三时无汗加苏叶,冬月有汗加桂枝,三时有汗加防风,咽痛加桔梗,喘嗽去白术加杏仁、桑白皮,酒热加
黄连,食积加山楂、神曲,痰伏胁下作痛加白芥子,痰盛喉中如牵锯加竹沥、姜汁,痰稠如胶加金沸草、前胡,
胸膈痞闷加枳壳。
大羌活(汤)主治阴阳两感,
防风、羌活、独活、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白术、甘草、细辛各三分,知母、川芎、地黄各一钱,
水煎热服,未解再服三四剂,病愈则止。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寒见风脉,伤风见寒脉,兼
解利两感伤寒。此方治阴阳已分,阳证多者宜服。陶氏冲和汤为阴阳未分者设。
大青龙(汤)善解风寒两伤。
麻黄三钱,桂枝二钱,杏仁一钱半,石膏四钱,甘草一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温服。方意以寒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