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茯苓丸

属性:治中浣停痰,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者。
半夏(四两) 茯苓(二两) 枳壳(一两) 风化硝(五钱) 为末,神曲、姜汁糊丸,桐子
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痰饮大小总论合参

<篇名>隐君礞石滚痰丸

属性:治实热老痰,非此不化,功效若神。
大黄(酒略蒸) 黄芩(各八两) 青礞石(消 ,一两) 沉香(五钱) 为细末,水丸,
川椒大,量人强弱多少用之白汤下。
痰不自动,因气而动,气不自升,因火而升,积之既久,根据附肠胃,回簿曲折之
处,以为栖泊之窠臼,谓之老痰变现之症,莫可名状,非寻常药物可能疗也。故用大黄
为君,以开下行之路;黄芩为臣,以抑上僭之火;礞石剽悍之性,游行肠胃,踵其回薄
曲折之处,荡而涤之,故以为佐;奔驰于上午下焦,开飞门、魄门之窍者,沉香之力
也,故以为使。然必服之得法则效如附应,用水一口,送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在咽隔间
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水,不可起身,行坐言语,直待药气除逐上焦痰滞,然后动作大
抵服罢,喉间稠粘壅塞不利者,乃痰气泛上药力相攻,故也。少顷药力既胜自然宁贴。
若欲速为利下者,再饮白汤催之。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痰饮大小总论合参

<篇名>《内经》半夏汤

属性:治痰盛夜不得寐。
秫米(一升,即小米之糯者) 半夏(五合)
用千里水八升,扬之万遍,取清五升,入前药煮一升半,每服一杯,日进三服,以
知为度。病新发者,覆杯即卧,汗出则已,久者,三服而已。
歧伯曰∶卫气行于阳,阳气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阳者,动也,辟
也。阴者,静也,合也。故行于阳则动而醒,行于阴则静而卧,阳光亢上,则气有余
而膈有痰。《经》曰∶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气行于阴而阴不足,则阳愈狂
而阴愈格,静反为动,合反为辟,神气散而不守,故目不得瞑。秫米甘平益阴气而利大
肠;半夏辛温通痰窍而泄小便,二便俱通,气可立降,阳不乘阴卧可立至,经曰∶阳强
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此之谓也。
\x一方\x
解郁清火消痰。
天冬(去心) 黄芩(酒炒) 海粉(另研) 栝蒌(另研) 橘红(各一两) 桔
梗,香附子(捶碎盐水浸,炒) 连翘(各五钱) 青黛(另研,二钱) 芒硝(另研,三钱)
为末,炼蜜入姜汁少许,和丸,龙眼大。或噙化一丸;或嚼烂清汤细咽之;或为细
丸,淡盐汤送下五六十丸。
本门诸方内有未备者,悉于咳嗽、喘哮、颠狂,凡属痰病诸门参看。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

<篇名>论怪病多属痰

属性:人身之病,匹百有四,载之《素问》,
《灵枢》者已详八九,外不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淫,内不过喜怒忧思惊恐悲七情之
伤,变见于脏腑经络皮毛之间而为病,安有所谓怪也?即有云怪病者,如人庙登家,飞
尸鬼击客忤,亦由人之本气不足,邪乘虚袭,见为谵妄邪祟,若有神灵所凭,故《灵
枢》有青黄赤白黑尸鬼之症,何一非五脏素虚而为之形也?庸工不晓病机,一遇不识二
症,辄云怪病多属痰,况痰非人身之所素有,及津液既病而成痰,则亦随所在经络而
见症,岂可借此一语,借以为口实耶!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十二

<篇名>儿科盗汗自汗

属性:汗者,心之液,而血之异名,古云小儿盗汗不须治者,以其神气未全,血脉流溢,
易于渗泄,言其未甚者耳。若汗久不己,则气血亏损,何以为长养之用耶!盖阳主气,
气为卫,阴主血,血为荣,人之一身,负阴抱阳,平则宁,偏则病,故阴虚,阳必走而
发热,汗出如水,热而涌,阳虚阴必乘,故发厥汗出,如水冷而流,其自汗者,谓不因
发散,不因劳动,或昏或睡,自然而出,宜速为治,久则亡阳,亡阳则气怯气怯则脉
虚,脉虚则神散,神散则不能主持,而为惊为搐。然又不可强止,止则闭遏阳气,而作
热烦燥矣,盗汗者,睡熟则出,醒则复收,意同盗贼之义也。有因血气未固,肤腠未
密,过加温暖,熏蒸生热,热搏于心也,为邪胜,而律液不能内藏者,有伤冷伤热冷热
交争,阴阳不顺,津液泄越者,有心虚惊恐,神气不能收摄精华者,有餐冷物过度,
致伤脾土,土虚不能制其水液者,大法养心育脾,滋阴降火为要。盖本元充实者,睡则
神气敛纳于内,本元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