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少气。华元化曰∶胆者,中清之腑,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子时气血
注于胆。
\r胆图\ps98a15.bmp\r
《六节脏象论》曰∶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
胆者,担也,犹人之正直无私,有力量,善能担当者也。危言曰∶胆者,担也。
清净之府,无所受输,淡淡然者也。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居膈下,并胃着脊之九椎。是经多血少气,其合
筋也,其荣爪也,主脏魂,开窍于目,其系上络心肺,下亦无窍也。《难经》曰∶肝重
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滑氏曰∶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藏在左胁左肾
之前,并胃着脊之第九椎也。丑时气血注于肝。
\r肝图\ps98a16.bmp\r
肝者,干也。其性多动而少静,好干犯他脏者也。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是经少血多气。
《中脏经》曰∶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主升降出入,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
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营左养
右,导上宜下,号曰中请之府,莫大于此也。形色最赤,总护诸阳,非无状而空有名
者也。亥时气血注三焦。
\r三焦图\ps98a17.bmp\r



<目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二

<篇名>内景图说

属性:症者、证也。病有于内,而证验于外。治者,必内景经络,传次胜克,是阴是阳,
或虚或实,认病的确,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故既贵乎识病,尤贵乎识药,
药之阴阳,性之善恶,功之缓急,气之升降,味之浓薄,有毒无毒,有情无情,既得
病情之至理,复知药性之玄微,则焉用而不中病情也。奈迩来习医者众,惟读本草,更
记成方,以方合病,偶中为奇,而夭枉不可胜数,遂成议药不识病之世界,岂天道好杀
恶生使然耶!至于脏腑内景,各有区别。咽喉二窍,同出一脘,异途施化,喉在前主
出,咽在后主吞。喉系坚空,连接肺本,为气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窍,以激
诸脉之行,气之要道,以行肌表脏腑者也。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水谷同
下,并归胃中,乃粮运之关津,以司六腑之出纳者也。二道并行,各不相犯。盖饮食必
历气口而下,气口有一会厌,当饮食方咽,会厌即垂,厥口乃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
喉。若言语呼吸,则会厌开张,故当言语,
则水谷乘气送入喉脘,遂呛而咳矣。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覆诸脏,虚如
蜂窝,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吸一呼,本之有源无有穷也。乃清浊之交
运,人身之橐龠。肺之下为心,心有系络,上系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其象尖长
而圆,其色赤,其中窍数,多寡不同,上通于舌,下无透窍。心之下有心包络,即膻中
也。象如仰盂,心即居于其中,九重端拱,寂然不动,凡脾、胃、肝、胆、两肾、膀
胱,各有一系,系于包络之内,以通于心,此间有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龙,以贯心脉
而行呼吸,即如雾者是也。如外邪干犯,则犯包络,心不能犯,犯即死矣。此下有膈
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独叶者,有二
三叶者,其系亦上络于心包,为血之海,上通于目,下亦无窍。肝短叶中有胆附焉,胆
有汁,藏而不泻,此喉之一窍也。施气运化,熏蒸流行,以成脉络者如此。咽至胃长
一尺六寸,通谓之咽门。咽下是膈膜,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饮食,而腐熟之,其左有
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色如马肝赤紫,形如刀铁,闻声则动,动则磨胃,食乃消
化。胃之左有少肠,后附脊膂,左环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脐上,其盘十六
曲,右有大肠,即回肠,当脐左回周叠积而下,亦盘十六曲,广肠附脊,以受回肠,左
环叠积下辟,乃出滓秽之路。广肠左侧为膀胱,乃津液之腑,五味入胃,其津液上升,
精者化为血脉以成骨髓,津液之余,流入下部,得三焦之气施化,小肠渗出,膀胱渗
入,而溲便注泄矣。凡胃中腐熟水谷,其精气自胃口之上口曰贲门,传于肺,肺播于诸
脉,其滓秽自胃之下口曰幽门,传于小肠,至于小肠下口曰阑门,泌别其汁,精者渗出
小肠,而渗入膀胱,滓秽之物,转入大肠,膀胱赤白莹净,上无所入之窍,只有下口,
其出其入,全假三焦之气化施行,气不能化,则闭格不通而为病。如入气不化,则水
归大肠而泄泻;出气不化,则闭塞下窍而为癃肿矣。此咽之一窍,资生气血,转化糟
粕,而出入者如此。三焦者,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有名无形,主持诸气,
以象三才,故呼吸升降,水谷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