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耗。胃纳颇安。且无操家之劳。安养闲坐百日。所谓
静则阴充。(肾阴虚)
熟地 萸肉 茯神 山药 五味 龙骨
汪 肾虚。当春阳升动咳嗽。嗽止声音未震。粪有血。阴难充复。不肯上承。用阴药固摄。
熟地 白芍 茯神 黑 豆皮 炒焦乌梅肉
陈(三十) 肾阴虚络中热。肝风动。肠红三载不已。左胁及腹不爽。少阳亦逆。多以补中调摄。故未见
奏功。姑用疏补。为益脏通腑。
熟地炭 炒当归 炒楂肉 炒地榆 炒丹皮 冬桑叶
又 益阴泄阳。四剂血止。但腰酸脘中痹。咽燥喜凉饮。肛热若火烙。阳不和平。仍是阴精失涵。
用虎潜法。
熟地炭 白芍 当归 地榆炭 龟胶 知母 黄柏 猪脊髓丸
某 沫血鲜红凝块紫黑。阴络伤损。治在下焦。况少腹疝瘕。肝肾见症。前此精浊日久。亦令阴
伤于下。
人参 茯神 熟地炭 炒黑杞子 五味 炒地榆 生杜仲
又 左脉小数坚。肛坠胀。
人参 茯神 湖莲肉 芡实 熟地炭 五味
陈(氏) 脉小。泻血有二十年。经云。阴络伤。血内溢。自病起十六载。不得孕育。述心中痛坠。血下
不论粪前粪后。问脊椎腰尻酸楚。而经水仍至。跗膝常冷。而骨髓热灼。由阴液损伤。伤及阳
不固密。阅频年服药。归 杂入凉肝。焉是遵古治病。议从奇经升固一法。(奇脉伤)
鹿茸 鹿角霜 枸杞子 归身 紫石英 沙苑 生杜仲 炒大茴 补骨脂 禹余粮石 蒸饼浆丸。
张(三九) 劳力见血。胸背胁肋诸脉络牵掣不和。治在营络。(劳力伤络)
人参 归身 白芍 茯苓 炙草 肉桂
计(五三) 瘀血必结在络。络反肠胃而后乃下。此一定之理。平昔劳形奔弛。寒暄饥饱致伤。苟能安
逸身心。瘀不复聚。不然年余再瘀。不治。(血瘀在络)
旋复花 新绛 青葱 桃仁 当归须 柏子仁
宋(氏) 当年肠红。继衄血喉痛。已见阳气乘络。络为气乘。渐若怀孕者。然气攻则动如梭。与胎动
迥异。倘加劳怒。必有污浊暴下。推理当如是观。
柏子仁 泽兰 卷柏 黑大豆皮 茯苓 大腹皮
便血一症。古有肠风脏毒脉痔之分。其见不外乎风淫肠胃。湿热伤脾二义。不若内经谓
阴络受伤。及结阴之旨为精切。仲景之先便后血。先血后便之文。尤简括也。阴络即脏腑
隶下之络。结阴是阴不随阳之征。以先后分别其血之远近。就远近可决其脏腑之性情。
庶不致气失统摄。血无所归。如漏卮不已耳。肺病致燥涩。宜润宜降。如桑麻丸。及天冬地
黄银花柿饼之类是也。心病则火燃血沸。宜清宜化。如竹叶地黄汤及补心丹之类是也。
脾病必湿滑。宜燥宜升。如茅术理中汤。及东垣益气汤之类是也。肝病有风阳痛迫。宜柔
宜泄。如驻车丸。及甘酸和缓之剂是也。肾病见形消腰折。宜补宜填。如虎潜丸及理阴煎
之类是也。至胆经为枢机。逆则木火煽营。有桑叶山栀柏子丹皮之清养。大肠为燥腑。每
多湿热风淫。如辛凉苦燥之治。胃为水谷之海。多气多血之乡。脏病腑病。无不兼之。宜补
宜和。应寒应热。难以拘执而言。若努力损伤者。通补为主。膏粱蕴积者。清疏为宜。痔疮则
滋燥兼投。中毒须知寒热。余如黑地黄丸。以治脾湿肾燥。天真丸。以大补真气真精。平胃
地榆之升降脾胃。归脾之守补心脾。斑龙以温煦奇督。建中之复生阳。枳术之疏补中土。
禹粮赤脂以堵截阳明。用五仁汤复从前之肠液养营法善病后之元虚。此皆先生祖古
方而运以匠心。为后学之津梁也。(邵新甫)
徐评 以上诸案。肠红痔血。俱不能分别。人参姜桂一概乱投。此老与此症竟茫然无知。误人
不少。案中不但痔血一症。混入肠红。即知其为痔血矣。而痔血之方又不中病。盖另有治法。
不得与肠红方等也。便血肠中必有受之处。褚氏所谓肠有窍便血杀人是也。当知填窍之
法。今惟知用人参姜附及五味等燥热收敛之药。助其肠中之火。而于脱血之后。更劫其阴。苟
非纯虚。是益其疾矣。



<目录>卷七

<篇名>脱肛

属性:翁(六五) 湿热皆主伤气。气下陷坠肛而痛。溲溺后。阴囊筋牵着于肛。其痛为甚。夫厥阴肝脉绕阴。
按脉濡弱。决非疏泄主治。议进陷者举之。从东垣补中益气汤。(湿热气虚下陷)
孙 面色痿黄。腹痛下血。都因饮食重伤脾胃。气下陷为脱肛。经月不愈。正气已虚。宜甘温益
气。少佐酸苦。务使中焦生旺。而稚年易亏之阴自坚。冀有向安之理。(气虚下陷)
人参 川连 炒归身 炒白芍 炙草 广皮 石莲肉 乌梅
又 肛翻纯血。不但脾弱气陷。下焦之阴亦不摄固。面色唇爪。已无华色。此益气乃一定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