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石遗先生谈艺录 民国 黄曾樾辑


○序

岁辛亥,余年十六,方读书京师大学,始识石遗先生。越十有五年,纳交於黄子荫亭。荫亭新自海外归。时相过从。出示所作诗古文辞,类渊雅,跻於作者之林。因为言石遗先生於商量旧学,雅极殷拳。荫亭亦既饫闻先生名,深以得及先生之门为可乐。如是者又三年,荫亭与余邂逅南都,则知其有石遗先生《谈艺录》之作。问序於余。余受而读之。其於诗古文辞,凡所论列,皆鞭入,能抉其奥,不作一肤浅语。而臧否选体诗、桐城派古文,以暨近人樊山、伯严诗各则,与余所见,几合符节。独谓刘後村诗仅工七言绝句,似未知後村之真者。後村诗无一体不工,盖出入於杜、韩、苏、黄、东野、临川间,淹有诸家之长。其尤胜处,在写实甚美。以此法作诗,庶几近数十年以来之中国,可一一於诗歌表而出之。今之语体诗,瞠手後矣。不谂先生以为何如?《谈艺录》文笔隽永,叙述简洁,读之如饮龙井茗,清芬沁人心脾。有志於旧文艺者,人手一编,余知其於诗古文辞入门之途径,必有护也。信惟荫亭足以传先锋一,亦惟先生之孳孳於商量旧学若此其笃。余别先生九年,睹此编,犹恍然置身於便坐雅谈时。噫!先生远矣。民国十九年八月众难林庚白序於秣陵

○序

吾闽文教之开,较中土为晚。隋唐间始有诗人,迨唐末五代,秦系、韩偓、崔道融之伦,流寓入闽,诗教乃盛。自宋而益昌,杨徽之、杨亿、刘子翚、朱熹、萧德藻、徐玑、刘克庄、严羽、谢翱诸人,後先蔚起,各成派别。朱明一代,闽中十子、郑善夫、高、传、二谢、二徐、曹学佺虽迭以诗鸣,然皆不出明人貌以汉魏、盛唐之习。沿至胜清道咸之间,和侍郎、祁相国、以杜、韩、白、苏倡於京师,为世宗仰,而八闽诗人尚株守其乡先辈,摹仿成法。同光而还,郑海藏、陈听水、陈木菴三先生出,以宛陵、半山、东坡、放翁、诚斋诸大家为宗,同时江右陈散原先生力祖山谷。於是数百年来之为诗者,始一亦其窠臼。大抵以清新真挚为主,海内推为“同光派”。而吾师陈石遗先生则不唐,不宋,不汉魏,不六朝;亦唐,亦宋,亦汉魏,亦六朝。《三百篇》为体,经史诸子百家为用。其著《诗话》,编《诗钞》,鼓吹之力,盖自有说诗、选诗以来,得未曾有焉。先生以名世之才,蕴经世之学,壮岁橐笔,为刘壮肃、张文襄诸公上客。所为擘画措施,胥关民生国计。顾世独以朴学辞章重先生,岂知此殆先生流落人间者泰山一毫芒耳。其以宛陵、半山、东坡、诚斋况先生之诗者,自皮相矣。然自先生出,而朋从气类相感召,讲坛著述所提倡,实有左右中原文献之功,不特移易闽中宿习,开闽派之新声。而胜清一代主持诗教如王文简之亻堇亻票神韵、沈文悫之专主温柔敦厚者,先生殆有过之。尝闻先生论吾闽僻处海澨,而《禹贡》三江,南江发源长汀;汉代五岳,霍山实在宁德;大海则东控日本;三十六洞天,第一、第十六皆在福建。然则山川灵淑清明之气,蕴千百年而後钟於先生者,岂独幔亭屴崱已邪!信哉诗人之杰,为今日诗教剥复时之山斗矣。曾樾幸生乡国,自有知识,则知景仰先生,窃揆梼昧,不敢自致於门墙。丁卯孟冬初弦,由董仲纯丈介谒先生於文儒坊三官堂之匹园,呈诗文为贽。师年七十有二,精神矍铄,长身颁白,貌清癯,望之如六十岁人。谈论精采焕发,娓娓无倦容,乐育之意,晬面盎背。嗣後每遇休沐,常随杖履。其说诗旨趣,大抵散见於所著书中。有所请益,必为畅言。退而录之,以备遗忘。随闻随记,无有汇次,名曰《谈艺录》,纪实也。昔桐城姚惜抱先生为文章,私淑其乡方侍郎,而以未得及身亲炙为憾。曾樾何幸,得及大贤之门,而荷其拂拭,把笔记录名言谠论,盖不胜玷辱师门之忄瞿云。丁卯季冬黄曾樾。

◎(正文)

师云:诗之为道,足以怡养天机,作者固宜求工,然过事苦吟,未免自录苦恼。盖作诗不徒於诗上讨生活,学问足,虽求工,亦不至於苦也。俞恪士自卸疆提学使任回京,尝言此後当不复作诗,某诗功恐亦止於是。每一诗成,刻画景物,非无逼肖处,然几病怔忡矣。俞先生西行後诗大异於昔,惟不久竟下世。

求诗文於诗文中,末矣。必当深於经、史、百家,以厚其基。然尤必其人高妙,而後其诗能高妙。否则,虽工不到甚么地步去。

师云:生之诗文,可以成家。文学桐城,诗学选体,皆取法甚正。夫汉魏六朝诗岂不佳,但依样画胡芦,终落空套。作诗当求真是自己语。中晚唐以逮宋人,力去空套。宋诗中如杨诚斋,非亻堇笔透纸背也。言时摺其衣襟,既向摺,又反而向表摺。因指示曰:他人诗只一摺,不过一曲折而已,诚斋则至少两曲折。他人一折向左,再摺又向左,诚斋则一折向左,再折向左,三折总而向右矣。生看《诚斋集》,当於此等处求之。

师云:学文字,当取资大家。小名家佳处有限,看一遍可也。唐之杜、韩、白,宋之苏,此四家集,可取资者十五六至十七八。杜则人知其好矣。世尊韩文为文章泰斗,而韩诗之工,实在文上。白诗号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