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全闽》有"时"字。
  ③《全五代诗》三十六仅引此二句。
  ④《竹庄》十六无以上诸语。
  ⑤《竹庄》"仲贤"作"文宝"。

  四九、扬子江潮
  润州大江,本与今扬子桥为对岸①,而瓜洲乃江中一洲耳。故潮水悉通扬州城中。李绅与李频诗云:"鸬鹚山头片云晴,扬州城里见潮生。"以为自大历后潮信始不通。今瓜洲既与扬子桥相连,自扬子距江尚三十里,瓜洲以闸为限,则不惟潮不至扬州,亦自不至扬子矣。山川形势,固有时迁易。大抵江中多积沙,初自水底将涌聚,傍江居人多能以水色验之,渐涨而出水,初谓之涂泥地;已而生小黄花,而谓之黄花杂草地。其相去迟速不常,近不过三五年者,自黄花变而生芦苇,则绵亘数十里,皆为良田,共为利不赀矣。故有辨其水色,即请射而悬空出税三二年者。予在丹徒闻金山之南将有涨沙者,安知异时金山复不与润州为一邪?(《丛话》前二十四)

  ----------------
  ①"岸"原作"干",据《丛话》明钞本改。

  五○、杨凝式题诗
  杨凝式仕后唐①、晋、汉间,落魄不自检束,自号杨风子,终能以智自完。②书法高妙,杰出五代,可与颜、柳继③轨。今洛中僧寺尚多有其遗迹。《题华严院》一诗云:"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自然知了义,争肯学神仙。"用笔尤奔放奇逸。李西台建中,平生师凝式书,题诗于旁曰:"枯杉倒桧霜天老,④松烟⑤麝煤阴⑥雨寒。我亦生来⑦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⑧西台亦自深稳老健,前辈所贵重也。(《丛话》前二十四、《全五代诗》九、《宋纪》三引《蔡宽夫诗史》、王校《王五代》二、《郑五代》二)

  ----------------
  ①《全五代诗》九引"唐"下有"以后在"三字。《五代诗话》"唐"作"周"。
  ②《五代诗话》"完"作"免"。
  ③《宋纪》"继"作"并"。
  ④《宋纪》作"杉松倒涧雪霜干"。
  ⑤《宋纪》"松烟"作"屋壁"。
  ⑥《宋纪》"阴"作"风"。
  ⑦《宋纪》"生来"作"平生"。
  ⑧《郑五代》引至此。

  五一、罗隐题很石诗
  润州甘露寺有块①石,状如伏羊,形制略具,号很②石,相传孙权尝据其上,与刘备论曹公,壁间旧有罗隐诗板云:"紫髯桑盖两③沉吟,很石空④存事莫⑤寻。汉鼎未分⑥聊把手,楚醪虽美⑦肯同心。英雄已往时难问,苔藓何知日渐⑧深。⑨还有市廛沽酒客,雀喧鸠聚话蹄涔。"时钱镠、高骈、徐温鼎立三方,润州介处其间,隐此诗比平时所作,亦差婉而有味也。⑩元符末寺经火,诗板不复存,而石亦毁剥矣。⑾寺中有李卫公诗,陆探微、吴生等画,亦同为煨烬。惟梁天监中两铁镬各容数石尚存。(《丛话》前二十四、《全五代诗》六十七、王校《王五代》二、《郑五代》五)

  ----------------
  ①《王五代诗话》"块"作"磈"。
  ②《全五代诗》"很"作"狠"。
  ③《全唐诗》二十四"两"作"此"。
  ④《全唐诗》"空"作"犹"。
  ⑤《全唐诗》"莫"作"可"。
  ⑥《全唐诗》"分"作"安"。
  ⑦《全唐诗》"美"作"满"。
  ⑧《王五代诗》"渐"作"见"。
  ⑨《全五代诗》无以上三联。
  ⑩《郑五代》、《全五代诗》引至此。
  ⑾《王五代诗话》引至此。

  五二、王元之春日杂兴诗
  元之本学白乐天诗,在商州尝赋《春日杂兴》云:"两株桃杏映篱斜,装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其子嘉祐云:"老杜尝有'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之句,语颇相近。"因请易之。王元之忻然曰:"吾诗精谐,遂能暗合子美邪?"更为诗曰:"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得易。(《丛话》前二十五、《诗林》四、《玉屑》八、《宋纪》四)

  五三、张观诗论书法
  张文孝公观性端谨,一生未尝作草字,故其诗有"保心如止水,为行见真书"之句,世多以谓人之所为,可于书体见之,此殆不然,亦适然耳。今书吏自少即学楷法,往往自不解破体,其人岂皆端愿者邪?人物之高下,要自其书之气韵观之,盖精神所寓,有必不可掩者,初不在真与草也。①杜正献公以直谅端方名天下,平生践履未有一事少出礼法,年过七十谢事,始学草书,遂尽其妙。今使人每见之,则其英特秀爽,无所降屈之气,犹若可想见者②,此其所以异乎?(《丛话》前二十七)

  ----------------
  ①《宋纪》无以上诸语。
  ②《宋纪》八作"《蔡宽夫诗史》"引至此,无"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