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卷、《第三录》三卷、《余话》一卷,朝请大夫汝阴王明清仲言撰。”

《老学庵笔记》:“王性之记问赅洽,尤长于国朝故事。对客指画诵说,动数百千言,退而质之,无一语缪。予自少至老,惟见一人。方大驾南渡,典章一切,扫荡无遗。方是时,性之近在二百里内。非独博记可询,其藏书数百箧,无所不备,尽护致剡山,当路藐然不问也。”又:“王性之既卒,秦熺方恃其父,气焰薰灼。手书移郡,将欲取其所藏书,且许以官。其长子仲信,名廉清,苦学有守,号泣拒之曰:愿守此书以死,不愿官也。郡将以祸福诱胁,皆不听。熺亦不能夺而止。”

《挥麈后录》:“先祖早岁登科,游宦四方,留心典籍,经营收拾,所藏书逮数万卷,皆手自校雠,贮之于乡里,汝阴士大夫多从而借传。元符末,坐党籍谪官湖外,乃于安陆卜筑,为久居计,辇置其半于新居。建炎初,寇盗蜂起,惟德安以邑令陈规元则帅众坚守,秋毫无犯。事闻,擢守本郡。先祖之遗书留空宅中,悉为元则载之而去。后十年,元则来守顺昌,亦保城无虞。先祖汝阴旧藏书犹存,又为元则所掩有。二处之书,悉归陈氏,先祖每以太息,然无理从而索之。先人南渡后,所至穷力钞录,亦有书几万卷。明清忧患之初,年幼力弱。秦伯阳遣浙漕吴彦猷渡江,攘取大半。丁卯岁,秦桧之擅国,言者论会稽士大夫家藏野史,以谤时政。初未知为李泰发家设也。是时,明清从舅氏曾宏甫守京口,老母惧焉,凡前人所记本朝典故,与夫先人所述史稿杂记之类,悉付之回禄。每一思之,痛心疾首,后来明清多寓浙西妇家,煨烬之余,所存不多。诸侄辈不能谨守,又为亲戚盗去,或他人久假不归,今遗书十不一存。每一归展省,旧箧不忍复启,但流涕而已。”



三七、叶梦得少蕴

长夏消磨在六经,门生庄诵倚囊听。

奇礓森列平泉第,一燎仓皇付六丁。

《宋史叶梦得传》:“梦得字少蕴,吴县人,清臣之孙。绍圣四年进士。高宗朝,除尚书右丞、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居吴兴弁山,自号石林居士。”

马端临《经籍考》引叶氏《过庭录》曰:“公卿藏书家,惟宋宣献择之甚精,止二万许卷,而校雠详密。吾家旧所藏,仅与宋氏等,而宋氏好书,人所未见者,吾不能尽得也。自六经、诸史与诸子之善者,通有三千余卷,读之固不可限以数。以二十年计之,日读一卷,亦可以再周。其余一读足矣。惟六经不可一日去手。吾自登科后,每以五月以后,天气渐暑,不能泛及他书,即日专诵六经一卷,至中秋时毕,谓之夏课。守之甚坚。宣和后,始稍废,岁亦必一周也。”

《避暑录话》:“余家藏旧书三万余卷,丧乱以来,所亡几半。山居狭隘,余地置书无几,雨漏鼠啮,日复蠹败。今岁出暴之,阅两旬才毕。其间往往多余手钞,览之如隔世事。因日取所喜观者数十轴,命门生等从旁读之,不觉至日昃。”

《挥麈录》:“靖康俶扰,中秘所藏与士大夫家者悉为乌有。南渡后,惟叶少蕴少年贵盛,平生好收书,逾十万卷。置之霅川弁山,建书楼以处之,极为华焕。丁卯年,其宅与书俱荡一燎。”

《直斋书录解题》:“《石林集》一百卷,叶梦得撰。其居在弁山下,奇石森列,藏书数万卷。既殁,守者不谨,屋与书俱烬于火。”



三八、李庄简光

燕雀君臣正议和,具从瘴海事编摩。

可怜坠简沧桑后,赢得人间滋泪多。

《四库提要》:“《读易详说》十卷,宋李光撰,光字泰发,上虞人。崇宁五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谥庄简。光为刘安世门人,学有师法。以论和议忤秦桧,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尝作胡铨《易解序》曰:‘昔迁贬之士,率多怨怼感愤。邦衡流落瘴乡,而玩意三画,可谓困而不失其所亨,非闻道者能之乎?’虽为铨作,实则自明其著述之旨也。”

《挥麈录》:“吉少蕴书逾十万卷,丁卯年,俱荡一燎。李泰发家旧有万余卷,亦以是岁火。岂厄会自有时邪?”

《至正直记》:“予至上虞,闻李庄简公光无书不读,蓄书数万卷。子孙不肖,且粗率鄙俗,不能保守,散于乡里之豪民家矣。读其家训,不觉为之痛心也。”



三九、魏衍昌世

平生不识新经义,众势时风岂所趋。

煮饼烧葱谁约我,写书今日破工夫。

陈师道《朝奉郎魏君墓志铭》:“君讳囗(王寿),字仁卿,其先自魏徙彭城。有子曰衍。君产万金,委群弟不问。人有难之者,君不答,召衍而指其书曰:‘读此不患贫矣。’”又《招黄、魏二生》诗:“魏诗黄笔今未有,顾我独得神所钟。径须相就踏泥潦,已办煮饼烧油葱。”

《却扫编》:“陈无己诗,惟魏衍所编二十卷最善。衍字昌世,彭城人,无己高弟也。自以不能为王氏学,不事举业。家贫甚,未尝以为戚,惟以经籍自娱。名所居之处曰曲肱轩,自号曲肱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