惑。使海内之民,信朝廷之号令,而无反侧之心;沐国家之德泽,而安承平之治。不胜幸甚。

  △乞差官录囚

  钦惟祖宗混一区宇,既有民庶之众,尤宜刑政之修。盖发政施仁,固朝廷之急务,戢奸禁暴,亦郡县所当为。是以司刑官吏允 【 「允」徐刻本作「尤」。】 贵得人,若官不得人,则乏推鞠之明;吏不得人,惟务文深之害。或无罪枉陷于刑章,或有罪侥幸以苟免,以致下有寃抑之苦,则必上干阴阳之和。故累朝以来,数差官审决,盖欲刑政肃清,臣民畏惧故也。
  窃惟本省控制四道,总辖三十余路。至正八年十二月分共计见禁轻重罪囚一千三百一十五起,三千九百三十六名。每岁约支囚粮七八千石,冬夏衣钞若干百定。夫以江浙四道,固曰地大民繁,犯法者众。若使官吏得人,治化清简,则狱讼亦不至如此之多也。考其罪囚在禁月日,有十五年者,有二十年者。又至正八年之内,四道共计死损罪囚五百余人。夫既不能明正典刑,皆徒死于囹圄,何以为奸恶之劝乎!况兼本省之地,东南与海相接,近年海中为盗者众,除已招安为民、各居乡里当差外,其余在禁之人,亦合一体明白审录区处。
  且以累朝审囚条目,具载宪章。伏覩圣天子即位以来,所降诏书,屡以罪囚为念,其恻隐之仁,钦恤之意,可谓至矣。元统二年十月内一欵:「刑期于无刑,盖以弼教而助治也。议刑之际,可不慎欤。司刑之官,宜加详慎,务在平允,毋使寃滥,致伤和气。」又一欵:「内外见禁重囚,中间若有赃伏未完、尸伤不明、证佐争差、累审累翻、禁系三年不能决者,仰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官用心详谳,果是疑狱,即与疎放。」至元四年正月内一欵:「各处见禁重囚,果有赃证不明、事情疑似、累审累翻、虚实难辨、三年不能决者,从监察御史、廉访司详谳疎放。」至元六年七月内一欵:「各处刑狱寃滥,盖因捕盗官迫于期限,推问官暗于刑名,审复之司不加详谳,以致在禁之人轻则淹延岁月,破荡家产,重则死于非命,朕甚悯之。在内监察御史、在外廉访司即与有司正官详加审理,轻者与决,寃者辨明。累审累翻、果无显验、在禁日久、疑不能决者,即与疎放。具所放缘由,申达上司。如无寃抑,依例结案。」至正三年十月内一欵:「比来狱犴滋多,中间宁无寃滥。其有累审累翻、别无证验、在禁日久、疑不能决者,在内监察御史、在外廉访司研穷审理,具由申达省部,详谳疎放。如无寃抑,依例结案。」至正五年二月内一欵:「内外狱囚,有司不得其人,中间不无寃滥。仰监察御史、廉访司详加审理,轻者疎决,重者依例结案。寃抑不能自明者,即与明辨。累审累翻、三年疑不能决者疎放,具由行移有司,申达省部。」至正七年七月内一欵:「诸禁囚枷锁监收,饮食治疗,具有成法。近年有司失于奉行,畏上司之审录,恶上司之驳问,往往将病囚不即治疗,无粮者弗与饮食。甚者托以患病,其实抑死狱中。使为恶者失正其罪,寃抑者含恨九泉。监察御史、廉访司严加究治。」又当年十二月内一欵:「刑狱之重,民命系焉。死者不可复生,伤者不可复息。各处见禁罪囚,恐有淹滞,诏书到日,所在有司即与用心推理。合疎决者疎决,合结解者结解,毋以小节不完,淹滞囹圄。其有在禁五年之上、累审累翻、疑不能决者,在内监察御史、在外廉访司更为谳疑状昭著释之,仍具所由申达省部。」钦此。
  夫以圣上好生之德见于明诏者一一可考,然自元统二年至至正九年十有六年之间,不知各处辨明疎放者几人,结案待报者几起,司刑者独可置之不考其故乎!是以徒见囚徒日益以众,文移日益以繁,有伤圣明仁厚之至化,以致雨旸连年之失时,当国者可不为之深思长虑乎!
  宜从都省闻奏,精选通晓刑名官员,先将各省见系罪囚多处一一审录。比及立春,使罪状明白者各正其罪,情犯疑似者悉与辨明。庶几国家刑罚见于施行,民庶知所畏惧而不敢犯,寃抑淹延亦得宽释而无怨恨矣。务施圣上恤刑之实惠,勿为有司一切虚文,不胜幸甚。易曰「君子明慎用刑而不留狱」,又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此之谓也。本省除将轻囚行下各处依例断决,重囚催督追会完备听候,死损者行移究治外,[乞差官录囚,以昭慎重。] 【 [乞差官录囚以昭慎重] 元刊本及其它各本均缺,据徐刻本补。】

  ●滋溪文稿卷第二十八

  题跋一

  ○题跋一

  题鲁斋先生遗书后
  书续夷坚志后
  题丞相东平忠献王传
  题访山亭会饮唱和诗
  题中山周氏施粟诗后
  书姚君墓志铭后
  跋胡编修上京纪行诗后
  题王彦礼赴盐场司丞诗后
  题诸公赠范伟可访寻祖墓诗后
  书林彦栗文稿后
  书袁德平文稿后
  题松厅章疏后
  题刘尹瑞芝诗后
  题黄应奉上京纪行诗后
  题商氏家藏诸公尺牍歌诗后
  题忠勤楼燕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