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居。方知人身之贵。大道之能。人在世间。不能作主。西人名为高等动物。任天而动。一点也不差。天之高。见乎人。人之为。本诸天。黄中通理。君子事天。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故不敢轻人。见几而作。人之於我。一言一笑。皆是天示。不轻人。即重天。敬人、即敬天。不修身心性命一体之君子。不知天道人事一贯。故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惟知天者乃知人。
十、知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有中。大周天界。细入微尘有中。包罗天地。养育群生有中。知此明此者。通过黄中之虚理。方可受黄中实礼之真传。中道为心。六合之内有心。六合之外有心。大周天界。细入微尘。莫不有心。包罗天地。养育群生。亦是一心。故中庸云、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心境之真。一切真。故曰众生皆佛性。众生皆可以成佛。百千世界。皆是一佛所化。不归黄中之教。不得天下之理。只见天地之大。民物之繁。焉知一心足以尽之。一中足以括之。终日昏昏。傀儡登场。食前生之积累。荫祖宗之馀德。一世人生。莫明其妙。以黄中之真礼。居於虚理之中。逐末忘真。多劫莫返。障在名色之中。名言为道。不能打破世间。自以为圣贤君子。其实相隔天渊。知此明此者。黄中之虚理。始能通过。实礼之真传。方可受得。受得实礼真传。又知天下之假。皆黄中之真。六合之内有中。六合之外有中。大周天界有中。细入微尘有中。包罗天地有中。养育群生有中。不得其门而入。不见虚理之假。不识实礼之真。一中而入。中中相入。内即是外。假即是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明此者。已近乎黄中。
以上十条。皆可受黄中心法者。受了黄中心法。学而时习之。非黄中实礼。不视不听。不言不动。虚理而视、而听。而言、而动。皆谓之己。不从虚理。谓之克己。皆从实礼。谓之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入耳心通。从心所欲。头头是道。发之於家而家齐。发之於国而国治。发之於天下而天下平。易云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美之至也。这个学问。甚不容易。以阶级而论有五层。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学。即学黄中。三十而立。黄中之体。始能成立。四十而不惑。虚理实礼。无有疑惑。五十而知天命。已经美在其中。黄中之学。至此而完。又有六十而耳顺。即畅于四肢。六识光明。充实光辉。淘汰虚理。方不出黄中规矩。至於七十从心所欲。光光堂堂。实实在在。无有一点虚理。方算进於礼乐。不逾规矩。所行皆是规矩。可见黄中之难。难中有易。如曾子笃信。却又不难。忠信之人。可以学礼。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曾子一唯而有絜矩之道。从难从易。在乎各人。为学之道。与时偕行。只要能受黄中心法。已就可已。既有可受者。便有不可受者。今有二十四条。不能受黄中心法者。尔等当戒之。
一、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聪明人多自逞能。什么都明白。什么都不明白。自以为是。想像当然。以为天下事。就是如是。不知致广大、而未尽精微。极高明、而未道中庸。办起事来。一点都不对。把事体看得很易。谁谁不在个中。不是人材。自己办起事来。莫头莫尾。不知从何处下手。或自出心裁。自以为是。於事体满不相合。不是高。就是低。不是过。便不及。聪明人我最怕他。怕他好高。强不知以为知。怕他心粗。见不到以为到。怕他作糊涂事。丧德失元。怕他误入歧途。以为得意。怕他一锅白水。以为有得。怕他划地自封。以为独立。修道人没有聪明到是好。老老实实。肫肫诚诚。一个信字。信而行之。信而成之。若有聪明。便要真。惟有假聪明。太误事。误了又不知改。改了又想来。不贰过之人。千古真个少。莫以为道中仿佛是天随人愿。半都是因人心而成象者。不知实礼之中。有一定之自然。非人所能贪。亦非私爱所能与。惟知实礼之君子。方能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曾子云、君子思不出其位。可谓守礼者。自作聪明之人。尚在虚理之中。捕风捉影。无有实在。想入非非。不守本分。以为天下事。圈得来。套得来。任便矫揉造作。毕竟自寻苦恼。孟子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真正修持人。还有人管辖。到头必受天地裁成。不惟无济於事。反有害於己。何若用聪明。常言大道加不得微尘。聪明即是微尘。犹眼包内夹了尘砂。不惟当时不安。太空中亦过不去。所以说聪明心。我们要死了他。打扫得洁洁净净。不要自作自受。自投罗网。将虚理归还实礼。黄中作事。一点猜忌都没有。彼此皆通得过去。何等安乐。何等尊荣。中庸所谓戒慎乎其所不睹。恐具乎其所不闻。真正学问。出手就要屏绝聪明。不以为用。
二、口是心非。道听涂说。口是心非之人。内藏奸诈。否则聪明用事。敷衍目前。修道人应当言不违心。老老实实。不染世间习气。比世上高一层。挽颓风。振末俗。斡旋其间。为人之模范。不然、同流合污。何足轻重。在口是心非之人。以为欺了人。其实欺了己。欺己黄中。丧失元气。试看奸险之辈。其气著於面。有识者。一望便知。何以知之。因他本来面目已失。黄中之气殆尽。不能粉饰。凡说假话。能欺枉人者。人见他忠厚可信。黄中之气未失。非他能欺人。还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