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视听言动。非礼必惩。为身之德。德出於家。孝弟慈和则家齐。德施於国。老安少怀则国治。推之天下。大小相维。强弱相恤。则天下自平。约言之。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为好人而已。推言之、能兴实业。以足食丰衣。所谓德本也。能握大权。以除暴安良。所谓德成也。能保种族。以开国承家。所谓德政也。能改一切不良。使国家日进文明。所谓日新之谓盛德也。不得志则虑诸心。得志则见诸事。时以天下为己任。斯谓之大德。有大德而大道自凝。大学一书。大道之纲领也。诚得明师之传授。明德知止。性命双修。及其至也。万教之精微。皆归一贯。位天地。育万物。至诚无息。天崩我不崩。地裂我不裂。乐何如也。吾人幸生大道宏开之时。及时困学勉行。有一分德。凝一分道。即有千分福。有十分德。凝十分道。即有万分福。其尘缘未断者。可享人间之福。随其德之厚薄而增减焉。若进而乃圣乃神。则享天上无疆之福焉。语云、希贤希圣积德也。希天受福也。其视福之在富贵利达者。真有天渊之别。惟过来人始知之。特患人负道德。道德何负於人哉。

先后一贯之大学

民国五年丙辰十一月初八日记

大学一书。内蕴深闳。非聪明圣智达天德之人。难云了解。吾人虽不敢以聪明圣智达天德自诩。然处此讲学时代。对於此等极关紧要之书旨。实不敢轻易放过。而不加之研究。自来解释家。多谓成人之学为大学。但就字面上看。此等讲法。亦似乎有理。若在道上讲。则所谓大学者。决非年龄之关系。盖大学者。大道之学也。大道必由学而致。以其为致大道之学。谓之大学。故其首句曰。大学之道。正经只自大学之道。至则近道矣。为孔子问礼时。老聃所传。其字不过五十有八。而其中含三教之真源。万教之旨归。并大同、进化、归化等世运皆寓焉。所以孔子闻大学之后。即得大道。而知有自身之天命。故系出明明德於天下一节。以开明成己、成人、成物、成天下之次第。而一面即自明其责任之所在。盖实有不能已於言者也。但孔子之责任。已分属於吾人。吾人欲完成此责任。必先实践此功夫。晰言之。既有定、静、安、虑、得、诸阶级。复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条目。似觉千头万绪。约言之。亦无非明明德三字而已。人皆禀一元之理气而生。此一元之理。在天曰道。在人曰德。乾为大明。是人皆有德。且人人皆有明德。人与大学之道相背者。盖不知明德之所以明耳。

大学之道。须从明明德下手。先明明德。然后方能合道。盖德、实者也。道、空者也。后天之道。先实而后空。非若先天之道。先空而后实也。孟子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亦与此同。定、静、安、虑、得。为明明德之命功。然必先之以知止。知止者、止於至善也。书曰、安汝止。又曰钦厥止。诗曰、夙夜基命宥密皆是。至善、人身中之中也。能止於中。而后有定。有定则稳贴。不动不摇。有定矣。而后能静。静则万缘皆了。万事皆空。了与空者。了后天而远先天。空后天而实先天也。此了即真了。不了之了。此空即真空。不空之空。如是者即安。安则乐在其中矣。无边乐景。皆从中现。本来无思无虑。而一觉之明。自见天地非大。吾身非小。无物不与。无处不在。万物皆备於我。而我与道合而为一。乃所谓得也。但此得乃就法上言。仅能了命。不能了性。必也性命双修。而后可以性命双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内圣外王。推行之次第。盖必格去物欲。而后良知不为所蔽。凡意尽息。而后本心乃能发见。己身克修。而后足以起家庭之观感。积家成国。积国成天下。齐治平均为一例事。而绾其枢纽者。则在修身。内圣於此成。外王於此始。故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性命双了。内外一贯。乃可以完明明德之量。斯谓之大德。大德者必受命。受道命以行道也。行大德之道也。大德之道也。大德之道行。则大同之事毕矣。乃可以完明明德於天下之量。明明德於天下之量完。而后吾人之责任。乃可谓为完成。自此则入於进化世。为亲民者之事。递至于归化。胥止至善。而后大学之道始完。大学之道。岂易言得哉。大学一书。岂易言解释哉。然学大学之道者。又不可因难而退也。试读其末节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盖恐人之有始无终。特明示人以先终后始也。凡事必有终。乃克有成。矧为大学之道。而可不勇猛精进哉。

天人一贯之大学

民国五年丙辰十一月十八日记

今日讲大学之道一章书。须先要知道。首节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三句。是先天之道。性分中的事。所以躬行实践。完性功之量也。知止一节。是后天之法。命功上的事。所以保凡躯。了凡命。此章书系孔子问礼於老聃。老子举以告之者。至则近道矣。都凡五十八字。由先天说到后天。由后天说至先天。包罗万象。涵盖一切。道蕴无穷。孔子闻道后。乃系出明明德於天下一节。开成己、成人、成物、之实功。无门户之见。有统摄之力。故大学之道。虽博大精深。其造学初功。即从明明德着手。明明德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