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同大都护。 忠宣王二年或以宰相为使。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大都督府-001

○大都督府亦同上。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中都护府-001

○中都护府文宗定: 使一人四品以上; 副使一人五品以上; 判官兼掌书记一人六品以上; 法曹一人八品以上。 后只置使司录或置使法曹。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防御鎭-001

○防御鎭文宗定: 使一人五品以上; 副使一人六品以上; 判官一人七品; 法曹一人八品以上。 或加置文学一人以任讲学医学一人以任疗病。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知州郡-001

○知州郡员吏品秩同防御鎭后只置知事判官或只置知事。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诸县-001

○诸县文宗定: 令一人七品以上; 尉一人八品。 睿宗三年诸小县置监务。 高宗四十三年罢诸县尉。 恭愍王二年县令监务以京官七品以下充之。 后改诸道县令监务为安集别监以五六品为之。 辛昌时复改为县令监务秩仍五六品。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诸鎭-001

○诸鎭文宗定: 将一人七品以上; 副将一人八品。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 驿使-001

○ 驿使国初称诸道巡官。 显宗十九年以巡字犯王嫌名改为诸道 驿使。 恭让王元年始置驿丞皆用 官为之。 四年罢驿丞分定别监寻复置驿丞。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勾当-001

○勾当成宗十三年置鸭绿渡勾当使后诸津渡皆有勾当。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外职-儒学敎授官-001

○儒学敎授官恭让王三年置各道牧府儒学敎授官。 四年罢寻复之。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勋-000

勋。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勋-001

○勋二阶有上柱国柱国。 文宗定: 上柱国正二品; 柱国从二品。 忠烈王以后废之。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爵-000

爵。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爵-001

○爵五等有公侯伯子男。 文宗定: 公侯国公食邑三千户正二品; 郡公食邑二千户从二品; 县侯食邑一千户; 县伯七百户; 开国子五百户 正五品; 县男三百户从五品。 忠烈王以后废之。 恭愍王五年复用公侯伯子男 正一品。 十一年罢之十八年复之二十一年又罢之。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文散阶-000

文散阶。
#高丽史77卷-志31-百官2-文散阶-001

○国初官阶不分文武曰大舒发韩曰舒发韩曰夷粲曰苏判曰波珍粲曰韩粲曰阏粲曰一吉粲曰级粲新罗之制也曰大宰相曰重副曰台司训曰辅佐相曰注书令曰光禄丞曰奉朝判曰奉进位曰佐眞使泰封之制也。 太祖以泰封主任情改制民不习知悉从新罗唯名义易知者从泰封之制寻用大匡正匡大丞大相之号。 成宗十四年始分文武官阶赐紫衫以上正阶; 改文官大匡为开府仪同三司; 正匡为特进; 大丞为兴禄大夫; 大相为金紫兴禄大夫; 银靑光禄大夫为银靑兴禄大夫。 文宗改官制文散阶凡二十九: 从一品曰开府仪同三司; 正二品曰特进; 从二品曰金紫光禄大夫; 正三品曰银靑光禄大夫; 从三品曰光禄大夫; 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下曰通议大夫; 从四品上曰大中大夫下曰中大夫正五品; 上曰中散大夫下曰朝议大夫; 从五品上曰朝请大夫下曰朝散大夫; 正六品上曰朝议郞下曰承议郞; 从六品上曰奉议郞下曰通直郞; 正七品上曰朝请郞下曰宣德郞; 从七品上曰宣议郞下曰朝散郞; 正八品上曰给事郞下曰征事郞; 从八品上曰承奉郞下曰承务郞; 正九品上曰儒林郞下曰登仕郞; 从九品上曰文林郞下曰将仕郞。 忠烈王元年改金紫光禄为匡靖银靑光禄为中奉其余拟上国者悉改之。 二十四年忠宣改: 从一品曰崇禄大夫; 正二品曰兴禄大夫; 从二品曰正奉大夫; 正三品曰正议大夫; 从三品曰通议大夫; 正四品曰大中大夫; 从四品曰中大夫。 正五品以下有上下 仍文宗旧制。 后有荣列正献朝显大夫之阶。 三十四年忠宣又改官制: 一品始置正曰三重大匡; 从一品曰重大匡; 正二品曰匡靖大夫; 从二品曰通宪大夫; 正三品上曰正顺大夫下曰奉顺大夫; 从三品上曰中正大夫下曰中显大夫; 正四品曰奉常大夫; 从四品曰奉善大夫; 五品始为郞曰通直郞; 六品曰承奉郞; 七品曰从事郞; 八品曰征事郞; 九品曰通仕郞。 寻于三重大匡重大匡之上加壁上三韩之号。 忠宣王二年去壁上三韩之号改: 正一品曰三重大匡; 从一品曰重大匡; 正二品上曰大匡下曰正匡; 从二品上曰匡靖大夫下曰奉翊大夫; 正三品上曰正顺大夫下曰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