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王鸣盛是;有以史证史而为属辞比事之学者,如赵翼是;有就书籍部次而为著述校雠之业者,如纪昀是;而其研治之史,多属古代,而自宋以下则不甚详言也。洎乎嘉、道以后,中国多故,外患日深,远识之士,引以为虑,于是第三期又移其考治前代之的,转而治边疆史,如徐松、张穆、何秋涛、丁谦、曹廷杰、洪钧、屠寄皆其著者。诸氏初则究心西北史地,继乃覃及东北,更进而治蒙古全部之史,凡此皆随时人之好尚,世势之推移,而异其治史之的,有不知其然而然者。不惟清代如是,古代亦莫不然。然吾谓前代诸家史学之识解,除刘、章二氏外,多具于所著史籍之中,已述于前,无事复举,惟于清代则不然者,撰史之例,详近略远,固矣,亦以最近史学之趋势,与诸家有因革演变之关系,非详述之古则无以明也 。



附 录 最近史学之趋势
近人王国维谓学无新旧、中西、有用与无用,是矣。然因时代及环境之关系,而不能无所偏重,有若去今四五十年前之学者,大抵笃旧,以为中土之学术,远胜于西人,西人之所擅长者,不过器物技巧之末,遂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说,此一世也。迨清季怵于外患,知旧学之不尽适用,学者转而骛新,民国以还尤甚,盖以旧者为不足道,而新者为足以应变,此又一世也。故以今视前,多数学者,以新自泽,沾丐西方之学术,而以有用相高,因之其所偏重者,又在此而不在彼。凡百学术有然,而史学亦无不然,此为最近之新趋势,而不可不述者也。
最近史学之趋势,可分两端言之,一曰史料搜集与整理,一曰新史学之建设及新史之编纂,取斯二者述之,则大略具矣。
何谓史料之搜集与整理也 前古如孔子壁中书出于汉,汲冢竹简出于晋,而有宋以来,又有金石器物之出现,其中十九,皆史料也,已有人为之搜集整理矣。近四五十年内所发见之史料,其最有价值者,凡六,一曰殷墟之甲骨文字,二曰敦煌及西域各地之汉、晋简牍,三曰敦煌石室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四曰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五曰古代汉族以外之各族文字,六曰各地之吉金文字。如此多属于有文字记载之旧藏,可供专门学者之研讨者,其应搜集整理,自不待言,兹为分别述之。
殷墟甲骨文字(一称龟甲又称龟版),为殷代卜时命龟之辞 ,刊于龟甲及兽骨(牛骨)上,清光绪戊戌(二十四年)己亥(二十五年)间(西元一八八八至一八八九年),始出于河南安阳县西北五里之小屯,其地在洹水南岸,水三面环之,《史记 项羽本纪》所谓洹水南殷虚上者也(《彰德府志》谓即河亶甲城)。崖岸为水所啮,乃得出土,土人以为龙骨,拾之以疗病,后乃入估客之手,潍县估人得其数片,携至京,售之福山王懿荣,懿荣命秘其事,一时所得,先后皆归之。庚子(二十六年)秋,懿荣殉难,所藏千余片,悉归丹徒刘鹗(铁云),而洹水之墟,土人于农隙掘地,岁皆有得,鹗复命估人搜之河南,故续所得者,亦归刘氏,所藏至三四千片。丙午(三十二年)上虞罗振玉至京师,命估人大搜之,又命其弟亲至洹水采掘,于是丙午以后所出多归罗氏,迄于宣统辛亥(三年),所得约二三万片。其余散在诸家者,又以万计,而驻彰德之长老会牧师明义士( I .M.Men ies加拿大人)所得亦五六千片,总计出土者约有四万片,乃至五万片,民国以后乃不多见,且有伪造者(以上据樊抗父及王国维所纪)。惟此项出土之甲骨,悉由人民自由发掘,售与商贩转市,曾无人亲莅此地,以为有组织并合乎科学之发掘。自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一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始从事于此,前后凡发掘七次,其地点为小屯及其附近。与其役者,为李济、董作宾等,所得之甲骨至夥,且有铜、陶、瓷等器物及箭镞。尤以十八年冬季所获之成绩为巨,其中有刻字之大龟四版及无字之整龟,又得白麟头骨一具,上刻获白麟等字。其后又续有发掘,其范围亦为之扩大。二十三年,在洹河北岸侯家屯,更获大龟七版,亦由董作宾董其役,此为罗、王以后重要之发见,有裨于考史甚大(以上据李济、董作宾所记,见《安阳发掘报告》及《田野考古报告》),是为近年殷墟续出之品,此其搜集之大略也。光绪壬寅(二十八年),刘鹗始选其所藏千余片,影印行世,凡得十册,所谓《铁云藏龟》是也。罗氏影印之片尤夥,民国元年(壬子)十二月,始成《殷虚书契前编》八卷;五年(丙辰)三月,续成《殷虚书契后编》二卷;三年(甲寅)十月,成《殷虚书契菁华》一卷;四年(乙卯)五月,成《铁云藏龟之余》一卷。而日本林泰辅有《龟甲兽骨文字》(三年甲寅十二月),明义士亦有《殷虚文字》(一九一七年刊于上海),英人哈同(一作迦陵)复得刘鹗所藏之一部八百片,印行《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一卷(六年丁巳五月),凡得八种。始考甲骨文字者,为瑞安孙贻让所撰书曰《契文举例》,盖据《铁云藏龟》为主,又撰《名原》,亦颇审释及此,惟创获无多。后则罗振玉撰《殷商贞卜文字考》(宣统二年),《殷虚书契考释》(民国三年),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