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积垒块胸中,每放浪山水,以写其牢骚不平之概。尝诣西江,交魏叔子、彭躬庵诸君;相与泛彭蠡、登庐山绝顶,追维闯贼横行时事,太息流涕,不自知其所以然也。乙卯,耿精忠反,遣伪使敦聘;先生严拒之。自春徂冬,坚卧不起,乃得免。
  先生自国变后,山居四十余年,乡人宗之;有为不善者,曰:『无使李公知也』!晚自号媿庵,颜其斋曰「但月」。所着「寒支集」、「宁化县志」、「钱神志」、「史感」、「物感」、「本行录」、「经正录」各如干卷。年八十有五,卒于家。
  ——见原书卷四十七(遗逸)页一下。
  董说
  董先生名说,字雨若,号俟庵,又字月函,浙江乌程人;前明尚书份曾孙也。负异才;年十七为诸生,撰「夕惕篇」以自厉。尝受「三易」之学于石斋黄子。
  国变后,祝发为僧,号南潜;从继起大师受佛戒,尽焚其少作。继起者,兴化理宏储退翁也。本李氏,父兆嘉;耻与贼自成同姓,命之曰:『吾祖皋陶为大理氏,所由出也;其复氏「理」』。退翁遭国变,出家。浙东起事,诸亡命者为主之,多画策;连染几及祸。于是徒众皆走,而先生独从不去。先生所与共事继起者,为蘖庵、大瓢。蘖庵者,明大学士嘉鱼熊公开元。大瓢者,宣城沈公麟生;其父寿岳,以故监司死节者也。先生虽遁于僧,顾癖嗜文字,老益笃;相与赏析者,若江夏黄周星(九烟)、吴徐枋(昭法)、金俊民(孝章)、顾芩(云美)、吴江顾有孝(美伦)、徐崧(松之)、乌程韩曾驹(人榖)、嘉兴巢鸣盛(端明)、桐乡张履祥(考夫),皆遗老遁世无閟,而皆与先生善。先生所著书,有「易发」八卷、「河图挂版」、「诗律表」各一卷、「周礼纬」、「律吕考」、「岁差考」、「分野发」、「六书发」、「甲申野语」、「补船长语」、「梦史」、「残雪录」、「扫叶录」、「西荒诗」、「拂烟集」、「丰草庵」、「宝云」诸集,凡三十余种;合题曰「补樵书」。补樵,亦先生自号也。
  先生往来浔溪、尧峰间,不常住持;述退翁之言,欲其无所系而道行教立也。其诗清淡荒远,草书尤奇逸。其「首阳咏」曰:『草笠古须眉,首阳一樵子;担柴入都城,闲话青峰里。云有两男儿,饥死西山趾;白发齐太公,泪滴青苹水。还顾召公言,采薇人已矣』。读者可以知其寄托焉。
  ——见原书卷四十七(遗逸)页二上。
  芮城(附汤泰亨、戴笠、徐白)
  芮先生城,字岩尹;江苏溧阳人。少负异才,博极群书;文行为一时冠。陈名夏、马世俊,皆师事之。
  及明亡,弃诸生,躬耕穷山中;高隐杜门,足不履城市者四十年。名夏以大学士归乡,求一见,卒不可得。贻书候问,亦不发视;曰:『山泽之■〈月翟〉,一与贵人接,便丧所守矣』。时人目为真隐。顺治十七年,「海寇」犯江宁,重先生名,礼聘之;先生峻谢不往。所着有「易象传解」、「四诗正言」、「礼记通识」、「纲目分注拾遗」、「沧浪吟」等书。与同县汤泰亨善,析疑问义无虚日。
  泰亨亦高士,隐白盘山。岁遇君亲子卯日,辄屏食坚卧不起。年八十五,自知死期;别亲友,手题墓志,沐浴而逝。
  又有戴先生笠、徐先生白,皆吴江人;同以高逸着。笠字耘野,明诸生。国变后,入秀峰山为僧。旋反初服,隐居朱家港,教授生徒。土屋三间,炊烟有时绝,而编纂不辍。潘检讨耒,实出其门。白字介白,亦弃诸生隐灵岩山之上沙。种蔬蓺果,捃摭以自给。诗画萧疏,无俗韵。故旧至,扫叶烹泉而已;三十年未尝出山一步也。
  ——见原书卷四十七(遗逸)页二上。
  李魁春
  李先生魁春,字元英,晚号筠叟;长洲人。故明诸生。与潜忠先生许玉重,以舅甥为莫逆交。当是时,流冠披猖,中原播荡;先生与潜忠论古今节义事,眦裂发竖,恨不能以诸生效死疆场间。
  甲申之变,庄烈帝凶问至,北向号哭;家人知其有死志,日夕环守,不得死。后闻潜忠死,叹曰:『玉重死,我何颜独生!既生而无以妥玉重魄,我益滋戾』。乃收其骨,葬白公堤畔;抚恤其家。福王南渡,与同学白同路,赠翰林典籍,私谥曰「潜忠」;不负同志也。先生死志未遂,故身虽存而心实等于死;方袍角巾,屏迹郊野。时直指李某按吴,重先生名,微服过访;相见道姓名,知前进士,赫然为达官者也。直指示劝驾意;先生曰:『昔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称「尽美」,能全孤竹之洁。扬子云曰:「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今鸿已冥矣,弋人犹不忘慕耶?愿全薛方、逢萌之节,拜赐实多!否则,有死而已。且君子爱人以德;既已自误、又复误人,知公不为也』。直指惭谢去;继以「高隐鸿儒」额相赠,先生笑而裂之。遂宁李石如先生(实)令长洲,弃官后侨寓吴门,往来无间。时沈君钦奇,亦弃诸生;与刘剩庵(学博)及先生善。三人者,或终日相对默坐、或慷慨歌泣,外人莫能测也。先生喜种竹,方曲屏障悉画竹,名其斋曰「竹隐」;盖别有寄托,非山涛、王戎意也。生平纂述甚富;鼎革后,委诸烬。今存「春秋三传订疑」,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