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及「春秋传」者并失传。而仲兄有「五易」之说,以移易为文王、孔子造卦象词,为春秋史官立变解占所自始;遂推衍其义,作「仲氏易」三十卷、「推易始末」四卷、「春秋古筮书」三卷、「河洛原舛编」一卷、「太极图说遗义」一卷、「易小帖」八卷、「易韵」四卷、「尚书广听录」五卷、「舜典补亡」一卷、「古文尚书冤词」八卷、「国风省篇」一卷、「毛诗写官纪」四卷、「诗札」二卷、「诗传诗说博义」五卷、「白鹭洲主客说诗」一卷、「婚礼辨正」一卷、「庙制折衷」二卷、「大小宗通绎」二卷、「辨定祭礼通俗谱」五卷、「丧礼吾说篇」十卷、「春秋毛诗传」三十六卷、「春秋条贯篇」十一卷、「春秋属辞比事记」十卷、「春秋简书刊误」二卷、「论语稽求篇」七卷、「大学证文」四卷、「大学知本图说」一卷、「四书賸言」四卷、「圣朝乐本解说」二卷、「皇言定声录」八卷、「竟山乐录」四卷、「大学问」一卷、「孝经问」一卷、「周礼问」二卷、「明堂问」一卷、「学校问」一卷、「郊社禘祫问」一卷、「经问」十八卷、「彤史拾遗」六卷、「武宗外纪」一卷、「后鉴录」七卷、「蛮司合志」十五卷、「古今通韵」十二卷、「后观石录」二卷、「越语肯綮录」二卷、「萧山县志刊误」三卷、「湘湖水利志」三卷、「杭州志三诘三误辨」一卷、「杭州治火议」一卷、「诗话」八卷、「词话」三卷、「天问补注」一卷、「曾子问讲义」四卷、「韵学要指」十一卷、「策问」三卷、「表」一卷、「杂说」十卷、「文」一百三十三卷、「诗」五十六卷,合四百九十有八卷。
  先生少负奇才,说经长于辨驳,多与宋儒凿柄,而雄辨足以济之;晚益乐「易」。好奖借后进,或疑其历诋古人,使气难近;及亲炙,乃爽然出意外。侍使曼殊艳而工诗,诸名士为文张之;晚岁悼亡,忽忽不自得。先生每作诗文,必陈书满前;及伸纸疾书,或反不用一字。夫人陈氏心妒,以曼殊故,辄詈于人前曰:『公等以毛大可为博学耶?渠作七言八句,亦必獭祭乃成』。先生笑曰:『握笔一次、展卷一回,积久自能赅博;妇言不足听也』!尝僦居屋三间,左右庋图史、寓眷属,而中为客次。先生日著书其间,笔不停挥;请业者环坐,问随答,井井无一误。夫人在室中,时或诟詈,先生复还诟之;殆五官并用者。始宁女士徐昭华读「灏中集」,感叹愿受业,称都讲焉。琉球使者过杭州,以兼金购文集,且求见;先生其名动海外若此。自明以来,申明汉儒之学,使儒者不敢以空言说经,实先生开其先路。其文纵横博辨,傲睨一世;与其经说相表里,自成一格,不可以绳尺求。然议论独到处,卒不可废。诗次于文,要亦我用我法,不屑随人步趋者。
  卒,年八十有五。以兄子远宗后;康熙庚午进士。弟子陆邦烈、盛唐、王锡、章大来等,着录者甚众。
  邦烈字又超,平湖人。尝取先生经说所载,为「圣门释非录」五卷;谓圣门口语,未可尽非云。
  ——见原书卷三十二(经学)页四上。
  魏禧(附兄际瑞、弟礼)
  宁都三魏,伯曰祥,字善伯,改名际瑞;季曰礼,字和公;而叔子先生禧尤着。先生字冰叔,号裕斋。父兆凤,字天民;以孝闻,居丧哀毁如古礼。家故饶于财,好施与,急人之难逾于己。崇祯初,荐学、征辟,皆不就;学者称之曰征君。
  先生负异禀,年十一为诸生。甲申之变,愍帝死社稷,先生号恸,日哭临县庭,愤吒不欲生。谋从曾给事应遴倡义兵,不果;乃弃诸生服,隐居教授。先生形干修颀,负才略。善擘画理势,事前决成败,悬策而后验者十常八九。方流贼之炽也,承平久,人不知乱,且谓寇远猝难及。先生独忧甚,移家翠微峰。峰距宁都四十里,四面削起百余丈;中经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士友稍稍依之。而彭士望(躬庵)、林时益(确斋)亦至,皆与先生立谈定交,挈妻子来家翠微;世所称易堂诸子也。其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先生既谢诸生,益肆力古文辞;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杰;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摹画淋漓。
  年四十,乃出游,涉江逾淮至吴越,思益交天下奇士;于吴门交徐枋、金俊明,西陵交汪渢,乍浦交李天植,常熟交顾祖禹,毘陵交恽日初、杨瑀,方外交药池、槁木,皆遗民也。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着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论者谓西江自欧阳、邹、魏宗阳明讲性学,陈、艾依复社工帖括,其声力气焰皆足动一时;易堂起,独以古文实学为归,风气一振,由先生为之领袖云。
  康熙戊午,诏举博学鸿儒,先生被征;以疾辞。有司督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巡抚疑其诈,以扳扉舁至门,先生絮被蒙头,卧称疾笃;乃放归。后二年,赴杨州故人约,卒于仪征;年五十有七。其妇谢氏,绝食十三日以身殉。彭躬庵及其未死时,执贽拜床下,奉为女师。
  易堂九子,自三魏及躬庵、确斋外,曰李腾蛟(成斋)、邱维屏(邦士)、彭任(中叔)、曾灿(青藜),敦古友谊如骨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