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而进,攻破平曲,收其米数十万石,既又命臧宫溯涪水上平曲,拒延岑于广汉。平曲,盖在涪水滨,以波平水曲为名也。或曰,平曲在射洪县东界。郦道元云:即潼川州之平阳乡。误。○定远故城,在县北。《志》云:旧治女箐平,涪江涨溢城坏。嘉靖三十年,移治江岸南十里,地名庙儿坝,筑城环之。即今治也。

  ○武胜山县治东一里。旧名飞龙峰。蒙古主蒙哥攻钓鱼城,屯兵于此,因改今名。又焦石山,在县北四十里。山高耸,石色焦赤。又县南六十里有麻油山,土黑而润,因名。

  ○嘉陵江旧在县治南,今在县北十里。自顺庆府南流入县境,又南入合州界,注于渠江。○涪江在县西南。自铜梁县流入县界,又东南流至合州,合于嘉陵江。

  花石溪县东三十里,下流合于嘉陵江。又苦竹溪,在县南二十里,两岸多苦竹。又盐滩溪,在县南十五里,旧有盐泉,其下流皆注于涪江。

  ○太平驿在县治南。《舆程记》:自驿至岳池县之平滩驿,凡百六十里。

  忠州府东六百四十里。东至夔州府万县二百六十里,南至涪州彭水县五百九十里,西北至顺庆府广安州三百四十里。

  古巴国地。秦属巴郡。两汉因之。后汉末,属永宁郡《晋志》:汉献帝初平六年,以临江县属永宁郡。晋仍属巴郡。宋齐因之。梁置临江郡。西魏废帝二年,兼置临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属巴东郡。义宁初,复置临州。唐初因之。贞观八年,改曰忠州以巴臣蔓子及巴郡守严颜并著忠烈而名。天宝初,曰南宾郡。乾元初,复曰忠州。五代因之唐末,王建移镇江军于此,兼领夔、万二州,朱梁乾化四年,军还治夔州。宋仍曰忠州亦曰南宾郡。咸淳初,升为咸淳府以度宗潜邸也。元复曰忠州。明因之,以州治临江县省入编户七里,领县二。今仍旧。

  州东通巴峡,西达涪、渝,山险水深,介乎往来之冲,居然形要。万历中,奢崇明陷重庆,石主女官秦良玉趣援,留兵守忠州,以为犄角之势。兼令夔州设兵防瞿唐,为上下声援云。

  ○临江废县今州治。汉县,属巴郡。王莽改曰监江。后汉复曰临江县。晋、宋皆属巴郡。梁为临江郡治。西魏为临州治。隋大业中,属巴东郡。唐为忠州治。宋以后因之。明初省。今州城,洪武中,调长沙卫官军修筑,以砖石,为门五,城周四里有奇。

  龙渠废县州东南百八十里。《宋志》:南渡后增置,属忠州。元初省。○石城,在县东。《水经》:江水又东得黄华水口,左径石城南。《寰宇记》:石城在临江县东百里岷江北岸。李雄之乱,巴西郡尝寄理于此。其城四面悬绝,亦谓之巴子城,又或谓之临江城,汉县盖治此云。

  ○屏风山在州城南隔江一里。一名翠屏山。一名夏祠山,以上有禹庙也。亦曰南山。又引藤山,在州南四里。山出引藤,可以吸酒。又州东南六十里有倚天山,山高耸,势若倚天。

  涂山州东南八十里。亦曰方斗山,以形似名也。山有龙洞,亦曰蟠龙洞。《华阳记》:临江县有盐官,在监、涂二溪,一郡所仰。今涂溪发源蟠龙洞,来经涂井,在州东八十里。

  ○大江在州城南。自涪州流经酆都县南,又东入州界。今州东五十里有黄华洲,亦曰皇华洲,江浦周回可二十里。又州西二里有石梁,亘三十余丈,横截江中,俗呼倒须滩。《水经注》:江水径虎须滩,滩水广大,夏断行旅。即此滩也。《郡志》:州东二里江中有猴子滩,西三十里有白马滩,皆以形似名。州东三十里又有折鱼滩,石觜入江,水势冲激,鱼不能上,往往折回。舟行至此,水涨则平,水落则凶。

  鸣玉溪州西北十里。上有悬崖瀑布,高五十余丈,潭洞幽邃,古木苍然。亦名西溪。流经州治西二里,入于岷江。

  ○临江镇州西一里。有巡司戍守。又州东一里有云根递运所。《志》云:州旧有云根水驿,在治南。嘉靖中革。○花林水驿,在州西八十里。又有曹溪水驿,在州东百二十里。皆江行者必经之道。

  酆都县州西二百里。西南至涪州百四十里,西至广安州邻水县百八十里。汉巴郡枳县地。和帝永元二年,分置平都县。三国汉并入临江县。隋义宁二年,分临江,置丰都县,属临州。唐属忠州。乾宁二年,荆南帅成与其将许存溯江略地,黔中帅王建肇弃黔州,收余众保丰都,将赵武自黔中数攻丰都,建肇不能守,降于王建。又后唐长兴初,孟知祥将朱侵涪州,武泰帅杨汉宾弃黔南奔忠州,追至丰都,还取涪州。是也。宋初废。绍兴元年复置,仍属忠州。元因之。明初,改丰曰酆。今县城周三里有奇,编户四里。

  ○南宾废县县东北七十里。《唐志》:武德二年,析万州之武宁县地置,属临州,寻属忠州。宋、元因之。明初,省入酆都县。

  ○平都山县东北三里。《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也。汉以此名县。下有丰民洲,洲临江。今亦名酆都山。又白鹿山,在县北一里,与平都山峰峦相接。又金盘山,在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