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遂窅无人而
 行人为给事中数年矣逮于珰其子子敬行乞过伯
 顺伯顺之太公复馆之于是子敬日夜号太公为不
 食也而所逮左中丞之弟若子亦继馆焉伯顺抗时
 归周吏部之客朱生以吏部逮过谋于伯顺亦馆焉
 当是时珰有最昵后雉以殉者曰李朝钦家亭之
 左不数百武而司事凡诸君子之逮皆有力焉恶
 其庇之者屡欲以中伯顺而天竟弗与也使珰祸犹
 未解无论张俭之壁终破北海覆巢岂待孟徳哉余
 幸不死于珰而为颂珰者所厄复偃于其中者三载
 尝为范阳烈士咏有曰奋腕招义徒倾家竞相从张
 俭徒壁蔵箕踞笑孔融轊车未出门累囚已及宫张
 俭徒一人孔融易为功天下之颂北海亭者其歌之



钦定四库全书
 畿辅通志卷九十九
  记
本朝
  宗学记           果亲王
 粤稽唐虞以元徳显功光奕世号称元恺者皆高
 阳高辛之世冑及周文武谟烈光昭左右承弼之臣
 勲在王室纪于太常半出宗姓成康之际以六卿上
 兼三公者仅六人而姬姓居其五见于春秋内外传
 者若子臧若国侨若羊舌肸若季札高世之贤大抵
 多周裔也盖世运之隆贤者多生于上岂惟阴阳五
 行之秀气所藴锺者异哉其观感于皇极渐摩于教
 化牖迪于师友者既非士庶所得同且凭托世业俯
 仰寛然无衣食之计以累其心无丛细之事以分其
 日力其务学也专其成材也易故性资杰出者所蓄
 尤深闳而愽逺也我



皇上圣徳天纵通贯三才
躬履至道以为大小臣工中外士民之表仪敷天之下莫
  不翕然从化重
念我宗室子弟尤教育所宜先
特谕立东西二学于禁城之左右自王公庶位以及凡有
  属籍者其子弟愿学则入焉即周官立学于虎门之
  外以教国子弟之义也伏读
圣制以劝学兴行谆谆戒勉务明于礼义亷耻之根源即
  洪范所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也立教
  之方以逺恶从善为本而稽经诹史以及学书习射
  具有程序即师氏保氏所掌三徳三行六艺之遗教
  也日有讲授月有课春秋有试五年大比髙等量材
  授官下者申教三年历十有一年再试而无改焉然
  后屏之学而归其家使族长保受之即乡大夫兴贤
  兴能简不率教者之法也典教之官其正其贰皆取
  诸宗室非学优行敦者不与分局而教者亦如之或

  选于羣士或择于诸司复董之以翰林侍从即大司
  乐所掌之学政必有道者有徳者乃任以教事是也
  我
  国家受
天休命自
太祖
太宗
世祖
圣祖以来本支繁衍至千有五百余人系籍宗学者凡二百
  余人而能自择师肄业于家塾者弗计焉兹非世徳
  绵洪积厚而流光之验与凡我子弟幸生重熙累洽
  之余隠藾先业俯仰寛然身心无累羣萃于高轩广
  厦之中请业有师讲习得朋书册纸墨之需食饮膏
  火之费皆取足于官中不索而自得之于斯时也尚
  不能恭承
 圣主敦叙宗亲陶冶曲成之至意而玩日愒时自安于游



  惰尚何以归对其父兄而自托于朋齿乎歳秋八月
  余蒙
 恩领宗正事凡春秋拔试及五年大比实主其髙下黜陟
  故列序科条而究宣其义使学正以下与闻教事者
  具知所法守而我子弟益兴感于
祖宗积累之深
 圣主教思之切是训是行日有孜孜茍非下材皆可谨身
  寡过以自効于百司庶府之间而性资杰出者材达
  徳成将有如古人之可纪者焉俾海内向慕以为近
 天子之光而其有极归其有极以为中外臣民倡者自
  我宗室子弟始则余亦得藉手以仰答我
皇上委任责成之重也夫
   户部公建 和硕怡贤亲王祠堂碑记
                 果亲王
   惟
皇帝嗣大厯服擢任英哲以亮天工稽古之道揆时之宜

  首以 和硕怡亲王总理户部事盖 王忠孝性成
  才徳越众久注
圣心故莅政之初即寄以股肱心腹内自
 宫卫
 朝廷百司庶府纲纪之张弛外及薄海内外吏治之得
  失民生之利病凡有咨询 王必竭诚无隠见诸施
  为立有明效而
 畿辅营田及江南水利专以属 王兼赞军谋运筹帷
  幄凡疏川建堤营田筑堰赋车籍马组练馈饟皆与
  户部聨事出纳竒赢勾稽调拨奸弊易生而难辨故
  俾 王统焉 王因事制法决几应变曲当其宜用
  能仰承
徳意俯顺民情官司易于奉行黠滑难为侵蠧由是众心
  恱服遐迩同声 王薨之日
天子特谕宗藩支属文武百僚遇丧祭之期以班序哭凡
  在列者莫不诚心悲悼而户部僚属尤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