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其山连延,东接沙州
播仙镇南山。

西北,东北并是沙碛,更无所至(42)。
下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
十里,立鄯善质子尉屠耆
汉久,今归,单弱,而前王有
其地肥美,愿汉遣一将屯田,
汉遣司马一人,吏士卅人,
胡以西有鄯善大城,遂名为
名屯城(43)。
尺,下阔一丈五尺,上阔八尺。
鄯善,先修此城,因名新城,汉
二百卅里,去播仙镇城六百一(44)
□见有百姓居住。
丈,下阔一丈,上阔四尺。
四里(45),艳典种蒲桃于城中,
其川,东西阔三百七十步,长
住(46)。
二丈。
其城康艳典造,近萨毗泽,
四百八十里,山险(47),恒有吐蕃、吐

田(?)九千二百九十五。
□□不识顷亩多少,其
衣服多以裘褐,商旅往来(48),

粟。
驴、羊、狗。
(中缺行数不明)
野狐、兔。
兽。
以□其食。
一所僧寺:
右在镇城中。
六所道路:
一道南路,其□□□□(镇东去屯)城一百八十里(49),从屯城取碛路,/由西关向沙州二千四百里,总有泉七所,更无水草。/其镇去沙州一千五百八十里(50)。/
一道南路,从镇东去沙州一千五百里,其路由古阳/关向沙州,多缘险隘,泉有八所,皆有草,道险/不得夜行,春秋二时雪涤,道闭不通(51)。/
一道从镇西去新城二百卌里,从新城西出取傍河/路向播仙镇六百一十里。从石城至播仙八百五十/里,有水草。从新城西南向蒲桃城二百四十里,中间/三处有水草,每所相去七十余里(52)。从蒲桃城西北/去播仙镇四百余里,并碛,路不通(53)。/
一道南去山八十里,已南山险,即是吐谷浑及吐蕃境(54)。/
一道北去焉耆一千六百里,有水草,路当蒲昌海(55)。/西度(渡)计戍河。/
  一道东南去萨毗城四百八十里(56)。/

步,高二丈,下阔九步,

无人居住,在石城镇东二十步(57)。
高二丈五尺,下阔二丈五尺,/上阔八尺。/右见破坏,无人居住,在屯城西北五十步(58)。/
  二所蒲桃故城,并破坏,无人居止(59)。/
  一城周回二百五十步,高五尺已下。右在山头,垒石为城,去平川七百步,其山无水/草树木,北去艳典新造城四里。/
一城周回一百卌步,高五尺已下。/右在平川,北去艳典新造城四里。/
一所蒲昌海:
右在石城镇东北三百廿里。据《汉书·西域传》,河有两/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四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皆以为潜行地下,南出于积石,为中国河焉(60)。/
一所袄舍
  存。
  (中缺)
  □□□
□□且末国,王都且末城(61)
□□土地草木畜产与石城(62)
□□同,自汉已后,其名不改,隋
□□□吐谷浑,置且末郡(63),管
□□凉州兵士等弃镇归敦煌
□□年。
□□都尉即令□且末城。
(后缺)
(题解)
P.5034号,王重民《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曰:“P.5034,若干残卷残片(内有: 1.□州志;2.春秋后语残奉文等)。”向达名为《沙州图经》。黄永武《敦煌宝藏》定名为“沙州附近关山泉泽等地志”。卷子内容主要记沙州寿昌县、石城镇、播仙镇的地理,与其它地志无异,故定名为《沙州地志》。卷子首尾俱残,中部及上下均有残缺,记事首起寿昌县寺院,末尾至播仙镇,残存二百余行,记事较敦煌所出其它地志更详尽,是研究唐代敦煌历史地理的珍贵资料。
[校注]
(1)《寿昌县地境》(以下称《地境》)寿昌县“宇文保定四年省入敦煌县”,是时县废,寺院随即废。寿昌县有“寺一,永安。”当即此寺。
  (2)县学:沙州寿昌县亦设有县学,县学的方位及规制与敦煌县相同,参考P.2005号《沙州都督府图经》州学和县学条。
(3)一所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