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颜子之像]
  一所社稷坛,周回各廿四步,[高四尺](3)。
右在县西南一里卅步,唐乾封二年口□
四所山:
黑鼻山(4)
右在县西南五十里,东接□□,□北具沙,山东/至山阙烽即绝,其黑鼻山连延西至紫金,即/名紫金山,至五亭,即名五亭山,又西出一百余/里即绝。/
□(姚)阅山(5)
右在县东南一百八十一里(6),东接敦煌县界□/□山,西接龙勒山,南北二十五里,高七里,其山□/□(因启)为名(7)。/
□(龙)勒山(8)
  右在县南一百八十里,东接姚阅山,西接西子亭/山,南北廿五里,高四里,其山因泉为名。/
  西子亭山
右在县西南一百九十八里,东接龙勒山,西经/樊石戍西出,连延接石城镇、南山,汉开鄯□(善)/南路(9),因山置亭,其山石紫色,故号紫亭,时/人语讹名曰子亭。/
二所泽:
大泽,东西十里,南北十五里。右在县南(东)七里(10),水草滋茂,百姓放牧,并在其中,因□(名)/大泽(11)。/
曲泽,东西十三里,南北十五里。
右在县西北一百九十里,□□□□,因号曲泽(12)。/
二所泉:
龙勒泉,周回三步,深□□。
[右在县]南一百八十里(13),按《□□志》(14),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归,愍而放之(15),来/至此泉,饮水鸣喷辔(16)/
龙堆泉,周回五步,[深□□]。/
右在县南五里,耆旧云:昔有骏马,□□□□,□(来至此泉,饮)/水而鸣(17),婉转回旋而去,因以为号,今检其/□□(南有)塠(18),有似龙头,故号龙塠。/
一[所]海水:
  右出寿昌县东南十里(19),去州一百廿里。方圆可一里,□(其)/深浅不测,地多芦( ),其水分流二道,一道入寿□(昌)/县南溉田(20),一道向寿昌东溉田。旧名渥洼水,□(按)《□(汉)/书·孝武本纪》(21):“元鼎四年秋,马生渥洼水中,作□(天)/马之歌(22)。”李斐云:“南阳新野有暴利□□□(长,当武)/帝时遭刑(23),屯田敦煌□,□□□□□□□□/马中有奇异者(24),与凡马异,来饮此水,利□,/作土人(25),将绊勒于水傍,后马玩习久,人代土人/持绊勒收得其马,献之。神异此马(26),云从水口(中)/出(27)。”渥洼水,即此海也。/
二所渠:
  大渠(常支渠),长一十五里,宽八尺,深五尺。/
  右在县南十里,从渥洼海畔穿渠,用溉县东/田苗,其水派流支散,因以为名。/
长支渠(大渠)(28)
  右在县南十里,从海畔穿渠,用溉县东田苗。/县界渠中最大,因以为号。/
  □□(二所)涧(29):
  石门涧,阔七十三步,崖深一丈五尺,水深三尺。右源出县东南三里(30),于县城南五步向西出,/入石门谷,众水合口,可□卅里,百姓堰水/以溉田,因山为号。/
  无卤涧,阔五十步,崖[深]一丈五尺,水阔八尺,深三尺。右源出古阳关城西南,至县西南十里,/北流至石门烽西(31),正西入寿昌古城界下/廿里(32),百姓用溉田苗,其水无卤,故以为号。/
二古关:
阳关,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
  右在县西十里,今见破坏,基趾见存,西通石□(城),/于阗等南路。以在玉门关南,号曰阳关。/
玉门关,周回一百廿步,高三丈。
(中缺)
□□□,东西一百五里,阔一丈五尺,高八尺。
烽,西至紫金北口烽,旧
[凉]王李暠建,高十一
二年废,基趾见存(33)。

武帝后元[□]年置都□(尉)
存,以居玉门[关]之南,因以
废弃,隋大业五年,大将
从此路西出,已后更无人行(34)。
步,高三丈。
[武]德六年置,今见破坏。
汉破羌将军辛武贤败羌戎
[破]羌亭(35)。
[《汉书·]西域传》曰,去长安六千一百(36)
聊、胡桐、白草,人随畜牧,逐(37)
通大宛,使者相望于道。
从骠侯赵破奴击之,虏(38)
凶(匈)奴,发兵击之,于是楼兰(39)
[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
不便与汉通,后为匈奴反间(40),
[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
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
之,王喜,与介子欲(饮),醉,介子将其(41)
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