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公岭在五都。有蒋道者庵,今废。 黄泥岭 倒油岭(上二岭在八都。) 灵应岭在十都。(已上四岭俱县东。) 栖云岭在九都。上有栖云亭。 上城头岭 碗米岭(上二岭在二十都。) 禅山岭下有禅山关。 板岭(上二岭在二十一都。已上五岭俱县西。) 栖霞岭 东衙岭(上二岭在十都。) 筼筜岭 茅岭 苦藤岭 齐岭(上四岭在十四都。已上六岭俱县东北。) 罗岩岭在七都。半岭有蛇岳神祠。 章坑岭曲折十余里。 桐冈岭古有桐冈驿并铺。(上三岭在县东南八都。) 殊胜岩在十六都。 雷震岩 隆兴岩(上二岩俱有佛庵,在十八都。) 龙须岩在县南九都。 龙湖岩下有龙湖。 铁砧岩以形似名,又名羊蹄岩。 黄岩下有玉山寺。 虎头岩耸立如虎。(上四岩在五都。) 龙龟岩旧有佛庵。 高岩上有佛庵。 龙喷石屹立大溪之中。相传昔尝有龙蟠其上,至今凫鹜无敢集者。岁旱,则于沙碛中筑坛斩鹅祭之,辄雨。(上三岩在九都。) 罗岩在七都,极险绝。(已上八岩俱县东。) 洞天岩在和仁坊。石壁峭立,依险架佛阁。宋罗荐可居其下,因自号岩阿老人。岩之上有小天池。邑人邓右文因葬母得泉一脉,甘冷可给数百人。岩之下有幞头石。又有漈,飞瀑下注数十丈。其下旧有漱玉亭。 三姑岩三石差肩而立。 豪峰岩岩石峭拔,其上可容千余人。(上二岩在二十一都。) 黄龙岩在二十六都。(已上四岩俱县西。) 陈震岩在县东北十三都。 蕉皮岩在县东南七都。下有蕉皮洞,深广可一里。清泉怪石,树木阴翳,四时如春。 涵清洞在县西琼山亭之下。俯临溪水,于中可容十余人。 梯云洞 灵龟洞(上二洞在县东南七都。) 台峡在县西二十二都。 谢峡在县东北十一都。 善峡在县西北二十都。 试剑石长约三丈。相传昔仙人尝试剑于此,故石截为两段,后凿为迎仙桥,至今桥石有肝胆痕。 虎迹石俗呼蒋公石。宋绍圣中蒋道者栖禅于此。(上二石在五都。) 虾蟆石在高山岩之下,以形似名。(已上三石俱县东。) 琼台石在县西琼台山之下。 长洲在县南太史溪。洲长约三十余丈。宋殿撰罗畸《灵卫庙碑》云:“长洲亘其左,有潜虬出水之势。” 山洲在县东门对岸,一名仙舟,一名崇安洲。溪旁三面皆阻水,唐时崇安镇在焉。 乐滩沙洲在乐滩之旁。其上多乐姓者居之。 圆洲在龙湖岸。 潩洲一名伊洲。 古县尾沙洲在旧县治下。(上五洲俱县东。) 大洲在县西和仁坊,上多民居。 荆山沙墩在县西二十三都荆村之下。积沙成墩。 沙源在县东九都旧县治之滨。按旧志云,以县有沙源,故名沙县;又云沙溪之源,县人今指旧县滨为沙源。而《大明一统志》则谓源出汀之宁化,水险巇如龙门。过县东,合建溪,下福州,盖指沙溪也。未知孰是。 黄沙在县北十五都。旧为黄氏别业,故名。今为墟市。 高沙在县东五都九曲水之旁,即高沙市。多民居,宋枢使曹辅故宅在焉。 白沙在县西二十一都大溪之滨。 下龙湖在二都延福寺之右。 上龙湖四面皆石壁,其中积水为湖,相传有龙居之。 蛟湖相传昔有蛟潜其中。(上二湖在五都。已上三湖俱县东。) 碧湖在县西南二十都。其水湛然澄碧。 太史溪在县治前七峰下,十里澄碧。宋李纲初以太史谪官居此,因名。纲尝赋诗,有“七峰倒影蘸晴碧,十里平津流向东”之句。溪发源自汀之宁化、连城及漳之龙岩,皆会于吉溪。自是合三溪为一,东流会梅溪、左板溪、郁溪、固发溪、黄沙溪、荆山溪、馆前溪、碧湖、龟溪、洋乡溪,至县治东朝阳峰下,会北乡溪,自是又合二溪为一,经县南门,会洛溪、洛阳溪、高沙溪、九曲水、玉溪、杨溪、丹溪、渔溪、下涌溪、筼筜溪,至沙溪口,与顺昌、将乐溪合流,直抵延平城下。郡人谓之西溪。 郁溪源出徭田。 固发溪源起自获村。 黄沙溪源出自汀之清流县。 洛溪源出尤溪县界,北流在小洛溪会,又会双溪尘程溪入大溪。 洛阳溪源出尤溪县浊水,西流过漕溪,出漈峡,绕洛阳溪入大溪。 玉溪源出大竹下太源。经百丈漈,南流入大溪。 杨溪源出窟溪潭,出梅花漈,入大溪。 丹溪源出洛阳里。 渔溪源出南平县太源里,流入大溪。 下涌溪源出自天湖之南,流入大溪。 筼筜溪源出南平县界,出湖光桥入太溪。 北乡溪发源将乐县界。南流会涌溪、庇口溪、幼溪、杰溪,至县治东入太史溪。 涌溪源出将乐县界。 庇口溪源出顺昌县界。自涌溪而下,与赤溪、黄沙溪会。 赤溪。源出化剑里龙兴寺山,流十里,会庇口溪。 黄沙溪。源出顺昌县界,流三十里,会庇口溪。 幼溪源出幼山。 杰溪源发杰村。 柳坑 张坑 归坑(上三坑在县北。) 前坑 长坑 黄坑 高坑 罗坑(上五坑俱县东。) 北津在县北。地名官塘。 南津在县南翔凤桥头。今税课局。 东津在县东登瀛桥侧。 西津在县城西坊之侧。 湖源潭在四都小坑中。石潭深碧,土人传为龙窟。岁旱,祷雨辄应。 高山岩潭在九都。水光澄碧,一巨石屹立潭心。相传尝有龙潜其底。(上二潭俱县东。) 柳源漈在县北十一都。 灵应漈在灵应寺前。高十余丈。 玉溪漈在玉山寺之右。飞流约三十丈余。漈上有石桥,中有石窟如井,名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