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传》皆作“构”,今据补。下不一一具校。

〔20〕江表记 《吴志·孙权传》作“江表传”。《旧唐书·经籍志》上、《新唐书?艺文志》二并云:“《江表传》五卷,虞溥撰。”

〔21〕二万人 《通鉴》六三作“二万余人”,周钞本及《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并作“三万余人”。

〔22〕是岁丹阳都尉妫览至谋杀太守孙翊 陶札云:“《吴志》孙翊被杀在建安九年,《实录》系于十年,误。”陶说是,《通鉴》六四亦见载于建安九年。

〔23〕问讯老母 “问”原作“间”。陶札云:“《实录》‘间’字应为‘问’字之讹。”陶说是,宋本及《吴志·太史慈传》皆作“问”,今据改。

〔24〕门下都督 周钞本眉批云:“不当有‘都’字。”《吴志·太史慈传》作“门下督”。

〔25〕乃令孤攻庐江 陶札云:“《吴志·太史慈传》注《江表传》记孙策语‘仍令孤攻庐江’,案《实录》‘乃’字应为‘仍’字之讹,徐钞本《实录》‘庐江’下有‘太守陆康’四字注。”

〔26〕但其后不遵臣节自弃作邪僭事 “僭”原作“谮”。陶札云:“《吴志·太史慈传》注《江表传》‘谮’作‘僭’。案《江表传》作‘僭’是也。徐钞本《实录》正作‘僭’。”陶说是,周钞本、刘钞本亦作‘僭’,今据改。

〔27〕刘公丧亡 《吴志·太史慈传》注引《江表传》作“刘繇丧亡”。周钞本眉批云:“初但称牧,此不当称公,策之于刘固甚轻视,原作刘名似为当也。”

〔28〕庐江 陶札云:“‘江’字误。”《吴志·太史慈传》注引《江表传》作“庐陵”。

〔29〕其于尽节 陶札云:“《吴志·太史慈传》注《江表传》‘其’作‘期’,是也。”

〔30〕猨臂善射 “猨”原作“蝯”黑旋风附注:“猨”与“蝯”简体字都是“猿”,今据库本、徐钞本、周钞本、刘钞本及《吴志·太史慈传》改正。

〔31〕时年四十二 “四十二”,徐钞本、《吴志·太史慈传》皆作“四十一”。

〔32〕始新 原作“始所”,据徐钞本、周钞本及《吴志·孙权传》改正。

〔33〕权许之乃密使鲁肃上往观衅 陶札云:“案《实录》叙权遣鲁肃观衅在决计拒曹后,误。”

〔34〕刘璋 各本皆作“刘章”,今据库本及《蜀志》本传改正。

〔35〕乃自诣京至得蜀使鲁肃固守其地 陶札云:“《吴志·周瑜传》‘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案奋威指孙瑜,《吴志·孙瑜传》迁奋威将军。《蜀志·先主传》注《献帝春秋》,孙权‘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足证《实录》盖因鲁肃曾拜奋武校尉而误。”

〔36〕瑜归江陵治行道病卒于巴丘 《吴志·周瑜传》云:“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陶札云:“《实录》脱‘装’。”

〔37〕男修尚公主 “修”,《吴志·周瑜传》《通鉴》六六皆作“循”。

〔38〕驸马都尉 《吴志·周瑜传》《通鉴》六六皆作“骑都尉”。

〔39〕乃密下扬州 “密”字原缺,今据库本及《吴志·周瑜传》注引《江表传》补。周钞本“密”作“自”。

〔40〕称瑜雅量高智 陶札云:‘智’,《吴志·周瑜传》注《江表传》作‘致’,是也。”

〔41〕瑜筹略万人至恐不久为人臣 陶札云:“《吴志·周瑜传》注《江表传》谓刘备因言次,叹瑜云云,是此数句为刘备语。”

〔42〕聊复观卿胆耳 宋本、库本、张本、徐钞本、周钞本、刘钞本皆无此七字。

〔43〕人转相惊 “人”,《吴志·孙权传》作“民”,盖许嵩避唐讳改。

〔44〕乃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四郡属吴 《吴志·孙权传》《通鉴》六七并云:“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

〔45〕二十一年至营于津北 据《吴志·孙权传》《通鉴》六七此为建安二十年事,《实录》系于二十一年,疑有误。

〔46〕徐祥 《吴志·孙权传》《胡综传》及《通鉴》六八皆作“徐详”。

〔47〕有二子烈封 “烈”原作“列”,今据库本、徐钞本及《吴志·凌统传》改正。

〔48〕葛先 《吴志·凌统传》作“葛光”,先、光形近,未知孰是。

〔49〕二十三年至秋横江将军益阳侯鲁肃卒 《吴志·鲁肃传》《通鉴》六八皆云肃卒于建安二十二年。

〔50〕见孙策英杰遂定议共事之 据《吴志·鲁肃传》,肃决计事孙氏在孙策死后。卢弼《三国志集解》引梁章巨云:“肃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薨。是肃先未渡江,亦未尝见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