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亦容大臣出所见论议,难以责其尽同。陛下本以人望用纯仁,今以不协人望退之,不失朝廷公正之体,亦足以风厉大臣,使不敢不尽心于政事也。以臣愚见,窃谓以政事罢纯仁,公议为允。」
  右司谏□安诗言:「蔡确讥讪君亲,罪在不赦,免其死而窜之岭表矣;彭汝砺不草词头,盛陶等阴持两端,又皆逐之矣。奸邪灭迹,朝廷肃清,诚宗社无疆之福也。数日来,风闻范纯仁当处厚缴进确诗之初,及朝廷商量行遣之际,纯仁屡加营救,又欲归罪处厚,致汝砺等承望风旨,敢为异论。」又言:「王存亦尝助纯仁救蔡确,今来纯仁理当黜罢,王存亦不可独免。」(编类章疏五月二十一日奏,今附此。)又言:「范纯仁、王存营救蔡确,若使前日纯仁等之言少惑圣聪,则蔡确之事变矣。」贴黄:「勘会臣往年监西京左藏库,范纯仁为京西转运使,曾荐臣;及为执政,臣亦曾屡见称奖臣。然今来所以乞罢纯仁者,以公议责之,不敢怀其私恩也。」(编类章疏五月二十八日奏,今附此。)
  己亥,晦,诏以谏官、御史所劾范纯仁、王存章付门下省。(此据王岩叟所记,御史劾纯仁、存章,当考。)
  吕大防言:「内降台谏官傅尧俞等弹奏宰臣范纯仁、左丞王存不合留身营救蔡确事,宜使思省引罪,自为去就。辄已封留弹章,更不转示逐人。」(此据编类章疏所载吕大防札子,今附见五月末。)
  注  释
  【一】臣昨被召过河阳「被」原作「夜」,据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七蔡确诗谤改。
  【二】臣任京西提刑日「任」原作「在」,据同上书改。
  【三】太皇不欲遽言上为太子「太」原作「天」,据阁本及上文改。
  【四】都下喧传「下」原作「中」,据阁本及尽言集卷九论蔡确作诗讥讪事改。
  【五】实太皇太后圣虑深远「太皇」二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六】安世此章以五月二十四日以后方上「章」原作「事」,据下文改。
  【七】邢恕自襄州移知汝州按:下文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七蔡确诗谤皆作「自汝移襄」,宋史卷四七一邢恕传称恕「黜知随州,改汝、襄」,疑「襄」与「汝」二字舛误。
  【八】处厚欲确以故例除馆职「馆」原作「官」,据阁本及上引长编纪事本末改。
  【九】其壕广阔可减三分之二「减」字原脱,据阁本及下文补。
  【一○】自谓其父仲淹「自」原作「因」,据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七蔡确诗谤改。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四百二十九
卷四百二十九
  起讫时间 起哲宗元佑四年六月尽其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百二十九
  帝  号 宋哲宗
  年  号 元佑四年(己巳,1089)
  全  文
  六月庚子朔,范纯仁、王存并出居于外,上章乞罢,皆留中不出,亦不批答,亦不封还,亦不遣使宣押。文彦博同执政入对,遂定议。其夕,锁院。
  甲辰,宣制:以大中大夫、守尚书右仆射范纯仁依前官为观文殿学士、知颍昌府,(政目于四日书纯仁观学、知颍昌,今从实录,以纯仁附五日。)中大夫、守尚书左丞王存为端明殿学士、知蔡州。
  朝廷既贬蔡确,或劝纯仁引去,独明己之力尽,纯仁曰:「我方慕古人,愿为良臣,不愿为忠臣,安能楚楚自见邪?」言者果劾奏纯仁及存,遂俱罢。存在熙宁中论事,纯仁固已推之,及同执政,趣又多合。然纯仁尝建议罢教畿内保甲,存独言:「今京师兵籍益削,又废保甲不教,非为国家根本长久之计。且先帝不惮艰难而为之,既已就绪,无故而废之,不可。」论者亦称其不苟相比云。(议罢教保甲,或自有本月日,则不当附此,更详之。附此亦可。)
  纯仁及存既罢,刘挚为王岩叟道帘前奏对语曰:「太皇太后谓:『纯仁差错久矣,初以其有大名,又司马光所甚重,遂用之,不意如此也。盖止得虚名耳。』文彦博因言:『纯仁父仲淹亦得虚名,然比纯仁则有材略。』太皇太后又曰:『谏官言纯仁党确,则恐不然,但所见偏缪耳。』又曰:『王存殊无执守,前日为范纯仁所目,便留身同救蔡确。』又问执政曰:『觉纯仁如此否?』彦博曰:『纯仁自蒙大用,颇恍惚。』大防等言:『每与言,多不听。』又曰:『王存在省中讽臣令救确,臣不敢听其言【一】,而纯仁纳之。』太后曰:『纯仁用过其量,故至此也。』」(此段并据王岩叟所记修入,当考。王岩叟记蔡新州事,丙戌九月,得此于汪应辰,今附此。元佑四年四月五日,知汉阳军□处厚奏蔡安州作诗讥讪。六日,右司谏□安诗上疏,八日,进呈□疏,帘中云:「安诗论确谤讪,却不见文字【二】。」乃是通封入,作常程便降付尚书省矣。有旨令进入要看,遂并后状同封进入,寻复降出。自七日后,右正言刘安世、右谏议大夫梁焘相继各有两疏,十二日,进呈,有旨令蔡确开具因依闻奏,及令安州知州钱景阳缴进。十八日,再进呈梁焘一章,有旨下安州促报,限三日入马递。中书舍人彭汝励密疏救解,大燍以处厚开告讦之路,此风不可长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