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事记
池仲祐 撰
中日构衅,由来久矣:溯厥肇祸,实自朝鲜:朝鲜,中国之藩属也,而日本岛国,孤悬东海,于朝鲜为近,恩蚕食之。明万历二十年,日本将军秀吉陷朝鲜,明师战败于平壤。厥后朝鲜迄无宁岁。中国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未之能定也。迨万历二十六年,秀吉死,而日兵遁,朝鲜始平。清同治十二年(癸酉),日本与朝鲜相龃龉,日本遣使问中国,中国外交官答以朝鲜国政我国素不与闻。十三年,日本商民航海到台湾,遭生番戕害,日本不问中国,即以兵临台境。中国船政大臣沈葆桢渡台巡视,筹武备,据理以争,日人理屈,如约退兵。然仍要索恤款,占踞琉球。光绪二年(丙子)正月,日本与朝鲜立约云:日本与朝鲜为自主之国,与日本之为自主国者等。约中竟不涉及中国。八年七月又立约于济物浦,有日本于公使馆置护兵若干,备警事之语。虽当日外交官一言之失,有以启之。然亦中国素于属邦不能保护之、规划之,徒事羁縻,致强邻之窥伺也。
于时,北洋大臣李鸿章奏,拟预防东患添练海军。都御史张佩纶亦抗疏言之,朝廷不省,当轴昧于大局,且请以兴造海军之款,移修颐和园,因循坐误在战事前者,七载有奇。日本乃崛起图强,乘机挑衅,练兵备舰,不遗余力,以窥中国。光绪十年(甲申),朝鲜乱党串同日本起事,我军平之,互有死伤。日使竹添进一郎,焚使署,率乱党遁。事后,朝鲜与之日本行成,订约五条:一、朝鲜修国书于日本,表明谢意;二、恤给日本遭难商民遗族及受伤者,并赔偿货物之被掠夺者银十一万元,三.杀害矶林太尉之凶手,察获重办,四、日使馆择新基建筑,由朝鲜拨银二万元充费,五、护卫日使馆兵弁营舍修盖之费,朝鲜任之。旋与中国订约三条:一、议定两国撤兵日期,二、中日均勿派员在朝鲜教练,三、朝鲜若有兵变,重大事件,两国或一国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是役也,日使实预乱谋,而要挟行成、复肆所欲,藉端贪索,令人发指,其气焰强横,蔑视中国,侵陵朝鲜,大势已成,骎骎乎不可复制臭。
嗣后,朝鲜守旧党日益滋蔓,复称为东学党。光绪二十年(甲午)三月间,其党魁崔时亨,自号伟丈夫,倡乱于全罗道之古阜,聚众五、六万,戕杀地方官,抢掠粮米、军械,以招讨使名称,欲诛诸外戚执政大臣。政府遣使洪启勋,统兵八百名,借我靖远兵舰,率朝鲜之苍龙、汉阳二舰,载往忠清道以剿之。前大总统袁世凯时为驻韩商务总办,遣武官徐邦杰往视。朝鲜政府兵屡挫,尚庆道尚陷于贼、先后驰报北洋。是时,直隶总督李鸿章,正在大阅海军回津,即奉廷旨,先遣精兵四千,分载海晏、海定、图南、拱北四商轮,径往朝鲜。又奏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往统陆军,海军提督丁汝昌统铁舰继之。日本驻韩公使大鸟圭介,正值告假回国。闻警即乘战舰到韩,径入汉城。其政府借邮船会轮船十艘,以供转运。时则东学党已距汉城不远,韩王惊骇,暂避于商务署。由政府拨兵护卫。并分守备城门,稽察行人。
五月五日,韩军剿东学党,败之。进攻金州,东学党踞城以抗。中国官军大至,始退至海滨,死守金堤,以为负固。日本以甲申乱后,曾以中国约,均不驻兵于朝鲜,若不得已而遣兵,须先彼此知会。遂执以为借口。水师提督伊东祐亨率军舰至。越日,又调到水师三队。公使大鸟则挈巡捕,并派兵五十,携炮入城。又派兵屯于仁川,汉城间之高山,轮流暸望。初九日,日商轮船载兵一千五百人、马二十匹至仁川,旋赴汉城,十三日又到兵舰二艘,兵三千余人。海口兵舰则有松岛、吉野、大和、武藏、高雄、千代田、筑紫计七艘,及赤城、乌海二炮舰,及递信船八重山。又有商轮船五艘驻泊。布置均按西法,整备开战。大鸟居汉阳,强请韩王向中国谢绝藩称,为自主之国。并迫令辞去中国通商交涉员,暨进剿乱党之军,韩王不许。英、俄、德、法、意五国,分电驻中日之各公使,敦劝勿伤睦谊,中国允之,日本不从。
六月,李鸿章奉廷寄筹战备。乃派总兵卫汝贵统盛军六营,进平壤;提督马玉昆统毅军二十营,进义州,分由海道至大东沟登岸,时镇远铁舰适到仁川,李鸿章令召各舰同回威海,合大队以为备。二十日济远奉令率威远,广乙二船,护送爱仁、飞鲸等船装兵赴牙山,并往大同江一带巡弋、二十一、二等日,均到牙山。济远管带方伯谦,督派各舰小轮船装运拖带驳船,将兵勇、军装、马匹、大米等件连夜起卸上岸。二十三日黎明,济远率广乙鱼贯出口,约同御敌。将出汉江,望见日船三艘:一吉野、一浪速,一不知名,旋转取势而来。遂令广乙备战.日舰驶近约一万码,其督船陡发号炮一声,三舰亦并发炮向济远轰击。济远亦将前后大炮及左右哈乞开司炮径捣日之旗舰。忽有日弹中济远望台,大副都司沈寿昌头裂而死,方伯谦与并立,脑浆溅及其衣,续弹继至,二副柯建章洞胸,学生黄承勋断臂,军功王锡山,管旗头目刘鹍均中弹阵亡。弁兵死者十三人,伤者四十余人。前炮台积尸已满。方伯谦屹立望台,连发四十余炮,辄击中日舰浪速。浪速已倾倒,行甚缓。倏见西南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