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掣也。择人经管。立册交代。所以防侵蚀也。绅民自理不经官吏之手。所以杜骚扰也。不减粜不出易不借贷。专意存贮所以断纠轕而弭争端也凶年不妨尽用。乐岁仍可捐输。以一乡济一乡之众。而不患其不均以数岁救一岁之荒。而不虞其不给。孙孙子子无穷匮也。取锱铢于狼戾之时。求水火于至足之地。捐谷者不以为难。司事者不以为累。行所旡事。不求其利。而弊自除防其弊而利乃可久也。本部堂前经为此章程筹思经岁简便直截。永远可行。尔绅民等。其勿以为空言文告而忽之。至若悭吝之徒。难与图始。必当曲为开导俾知有备无患。安贫即所以保富。倘有匪徒藉端肆闹无知逞臆刁难。则本部堂此条即可录存捐谷簿册之首。以为凭信。国法森严。弗任扰累于虖。图匮于丰为善最乐勉敦任恤共享升平本部堂有厚望焉。切切特示。

  △无锡青上乡六三图积贮议规

  立议单某某等今因嘉庆十二年遇荒。我等设局平粜。所捐之钱。除转运折耗费用外。计存钱十二千文。轮流经管生息至十八年秋收。本利结存钱三十一千二百文。买贮□稻二十三石五斗。十九年又遇亢旱。即将此稻砻米应粜数月。除开支折耗零用。以及本图查荒费用共计去钱十余千文所剩之钱及米。于上年八月籴换新□稻三十石。为数虽少。倘能照前累年经运。积少成多。亦周官委积之遗意也。为此公同立议。于丰稔之岁设法收放。以陈易新。自成义举。但素来公项。易致侵吞。总由有治法无治人。积久弊端百出。全赖经管之人。任怨任劳。秉公筹办。务期实济。今将议定规条开例于左。
  一议积贮原以备荒。非为图利。然以陈易新。不无耗折。且畧为申息。庶可积少成多。在借户得免债米之害。遇歉岁藉以分润一图。此所谓一举两得也。目下所贮之数无多。公议每石酌加申息。俟五年之后。再行公议酌减。
  一议放稻于插青秧后定期。收稻于新谷登场后订期通知。限三日内。各借户务将扬清干洁好稻。再行当面过风。如有将毛潮抵塞者。下年不准领借。【公放公收升斗划一】
  一议总管每庄一人收放。限期断须亲到。其供给各人自备不得开支公项。其零星用度俱临时酌议开支。不得浪费。
  一议放稻每庄举老成干事者数人经手按庄分派。各写领票交与总管。俟秋收交清后。发还领票
  一议收齐后交与图内老成殷户收贮。
  一议存贮非遇灾缓征时候不得创议先行设局发赈。以致后来竭蹶。
  一议付借只可于本图之内。外图人不得混入。即本图不种田之人。及不种仙稻者。亦不得给借。
  一议议单五纸。五人各执一纸每年于收齐稻日算账。倘遇灾发赈。各将议单缴出收局后再议。

  ○救荒章程

  卷五之二
  姚龙怀曰兵荒者。世界一刼运也救刼者。顺天之心。逆天之运也天心好生。顺以承之天运行罚。逆以挽之。人道之所以与天地参也。人欲一日而行千百善。一人而救千百人。舍却此等时节无处着力矣。辑救荒章程。

  劝赈名言
  救灾前鉴
  苏州府陈公鹏年救荒二十策
  节录先贤救荒四策
  河南抚军毕沅奏请灾年出卖田产仍准赎回疏略(乾隆五十一年例案)
  荒政丛言
  牧令当行二十二条
  审户
  剔弊
  急赈恤
  抚恤事宜
  贷米粟
  贷牛种
  广籴粜
  通商贩
  怜妇女
  怜婴儿
  怜寒士
  劝捐棉衣
  安流民
  悯时疫
  收育弃儿
  禁卖牛宰牛
  敦风俗
  以工代赈
  劝富户业主当商
  救荒福报
  救灾有福说
  附劝制草衣说

  △劝赈名言

  胡振安曰。阴功有万而救人为第一。倘值水旱奇荒。三空四尽百万生灵。嗷嗷垂毙。仁人君子当此苟可自全性命即当倾财救济而一人之力有限。须得实有善心者。广为劝募。设法赈给。庶几转沟壑为衽席此在大家殷户。首当倡率者也。鲁恭云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母爱其子故爱民者必有天报今上天见其地人民。稍有罪愆。不得不罚以灾既罚之灾又矜其饥寒困苦不胜哀悯忽有人焉怜而赈之以钱财衣食使不致填于沟壑上天又不胜其慰然欢欣将必报其人以世世子孙富贵寿考。此一定之理。无可疑者也。
  司马温公曰。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又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贻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为子孙久长之计又云。人受命于天。生来之福有限。积来之福无穷善心既发切莫中止温公位至宰相。子孙十八世为显宦。世上惟大智慧人眼光看得远善观天道善体天心为其能广种福田以散为聚也张清恪公伯行曰。地方虽有富户。未必人人好善乐施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