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美。均堪利济然此惟有司官得为之。又系藏于州县。所恩不过市井惰游未能徧及穷乡。诚有如朱子所云者夫天灾流行。何地不有使不早为之备。而欲取办于临时。则请赈于朝。既恐鞭长不及。集捐于下又虞瓶罄难支。鸠形鹄面之民。有不相率而填沟壑者乎。但积储一端。最宜善处。立法不善。则侵渔耗废。诸弊丛生。有不可不妥为筹划者。辑义仓章程。

  朱子社仓法
  附前辈积贮论
  陶宫保劝丰备义仓章程
  无锡青上乡六三图积贮议规

  △朱子社仓法【朱子以常平义仓。藏于州县所及不周。又为法太密。封鐍递传。官吏侵蚀。有名无实。遂酌定此法以行于乡洵为良法。】

  宋淳熙八年。时朱子为浙东提举。上疏言。干道四年间建民艰食。熹请于府。得常平米六百石。请本乡士官朝奉郎刘如愚。共任赈贷夏受粟于仓。冬则加二计息以偿。自后逐年敛散。或遇少歉。即蠲其息之半【年未全荒则一分计息也】 大饥则尽蠲之。凡十有四年。得息米造成仓廒。以元数六百石还府。见管米三千一百石。以为社仓。不复收息。每石只收耗米三升以故一乡四五十里间。虽遇凶年。人不缺食。请以是行于他州。
  明邠州邓成美家小康。约族人预给一周利会。其法丰收时每亩出谷一斗。或二斗。逮来春有人借者。按三分行利。秋收交还。积之数年。粒米狼戾。其或值岁歉。视族人缓急。散给以活之所谓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也。
  熟年有积储。则荒年便不至闹事有力者所当早为之计。慷慨捐集。若到荒年请求保家扞患之法。恐已落下着矣。救荒有先先策。愿贤明官长早图之。

  △附前辈积贮论

  高忠宪公责成州县积贮约
  汤念平先生劝积义谷序
  又募义谷疏
  魏叔子先生立义仓策

  高忠宪公责成州县积贮约

  一积贮民之大命。丰无所储。荒无所赈。尚可称民父母乎。必须随宜设法。一县积谷。足备一县赈济。岂独活民。即以弭乱。为州县者。功在苍赤。庆流子孙。端系于此。
  一社仓是救荒良法。各乡劝缙绅及名家。自造仓廒。自放自收。不可以官府与之。其法量人户种田多少。人口多少。以二分起息。于青黄不接时借贷。又必二三十户连名保借。欠者即同保内入户摊赔。小荒减利。中荒捐利。大荒连本米下熟征催。官府给与印信文簿。为究治奸顽。使之可久。

  汤念平先生劝积义谷序

  民穷日甚。借贷无门。一有灾荒。坐而待毙。昔朱文公社仓一法最为尽善。然时诎举赢。实为难事。宜师其意而力行之。为积义谷法。每坊造一木柜。置本坊神庙。每月朔望。谒庙者各持义谷少许。或一斛。或半斛。或□升至□斗而止。勿得过多。不愿助者听。随其意而因其力。不相强也。数少而不欲多者。相形则意沮。力轻者可久也。共推一端谨者司登记。虽一斛半升必纪其名。以彰好义。推一稍有恒产而素行忠信者司出入。每朔望迄晚。即将贮柜者登仓。次年春夏推陈出新。因子多寡贷与农人。息取加二。小荒则以贷诸贫人而减其息。必公议而酌行之。若大荒则尽捐。以赈困穷。必计众而均分之。先其老弱之无告。及孝子节妇之贫者。是举也。专以备荒而利农。他虽公事急需。不得轻移。以致耗散。有恃强而索者。众共持之。不听则控诸官。庶几可久。行而不废。夫为数甚少。则人皆乐助。月月积之。岁岁行之。斯可无大饥之患矣噫省目前饮宴之费。即可苏异日数人之命。减一月鸡鹅之粟。即可救他年同类之生。独何惮而不为哉。【见魏叔子文集】

  又募义谷疏

  里中亲友寿诞称觞。当计其费出义谷。欲为人称觞者。亦计其费出之。或宴会有不可己者。则薄其费而以义谷补之。夫省酒食之浮费以利济饥贫。此祝寿之上术也。又有疾病及一切祈求。亦于神庙发愿出义谷若干。夫省斋醮之虚文以利济饥贫。此祈神之上术也。盖天地鬼神。原以爱人为心。能爱人者则彼亦爱之。以此祝寿寿必永。以此祈福病必愈。以此祈名利子息。名利子息必得矣。【见魏叔子文集】

  魏叔子先生立义仓策

  贫民富民多不相得。富者欺贫。贫者忌富。贫民闲时已欲见事风生。一迫饥馑。则势必为乱。初则抢米。再则刧富。再则公然啸聚为贼。富民目前受贫民之害。贫民日后受官府之刑。兵刀之惨。真贫富两不相得益也。所以朱子修举社仓。不特救一时饿殍。实所以保富全贫。护人身家。养人廉耻。为法至善。今师其意而少损益之。凡每坊设立义仓。不必分派若干家若干人。随其相附近处择便为之。听民自议自行。则众情和矣。但建仓费重。或劝富民。或设处公费。随时斟酌。此在官长以真心勤力行之。凡欲立义仓。先集父老士民恳切开谕。以义仓之利。身先捐俸以劝富室。然后出示远近。令十日内报命。凡报命者。合坊具连名呈一纸。内称遵谕设立义仓共计户丁若干。出谷者若干。举值事者一正二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