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选长吏西曹掾,委任责成,常得无为。又蔡谟字道明,迁司徒,谟固让曰:「若我作司徒,将为后世哂,义不敢拜。」诏数十下,谟章表十余上,陈以疾笃。帝临轩,自旦至申,而征不至。公卿以蔡公傲无人臣之礼,奏送谟廷尉。谟率子弟诣阙稽颡,诏免为庶人。谟每叹曰:「若使刘王乔得南渡,司徒之美选也。」王乔名畴,少有重名。
  宋制:司徒金章紫绶,进贤三梁冠,佩山玄玉。掌治民事,郊祀则省牲,视涤濯,大丧安梓宫。凡四方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亦与丞相并置。
  齐司徒之府,领天下州郡名数,户口簿籍。
  梁罢丞相,置司徒,历代皆有。
  至后周,以司徒为地官,谓之大司徒卿,掌邦教,职如周礼。
  隋及大唐复为三公。
    司空
  司空,古官。孔安国曰:「司空,主空土以居人。」空,穴也。古者穿土为穴以居人。
  少皞鸤鸠氏为司空。
  舜摄帝位,以禹为司空。周礼正义曰:「禹自司空总百揆,乃分司空之职为共工。」虞书曰「垂作共工,益作朕虞」是也。
  玄孙之子曰冥,亦为夏司空。
  殷汤以咎单为司空。
  周礼,司空为冬官,掌邦事。凡营城起邑、复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国有大造大疑,谏诤,与太尉同。
  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
  汉初因之。至成帝绥和元年,始更名御史大夫曰大司空。初改为司空,议者又以县道官狱有司空,故复加为大司空,亦所以别小大之文也。金印紫绶,禄比丞相。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何武字君卿,为司空。事后母不笃,诏以其「举措烦碎,不合众心,孝声不闻,恶名流行。其上大司空印绶」。遂策免之。又彭宣字子佩,为大司空。而王莽为大司马,专权。宣上书曰:「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矣。臣老病,愿上印绶。」
  后汉初为大司空。建武二十七年,去「大」,为司空公。第五伦字伯鱼,为司空。奉公不挠,言议果决,以贞白称。又张敏字伯达,为司空。行大射礼,陪位顿仆,策免。又陈宠为司空,府故事,以计吏至,时自公以下督属籍,不通宾客,以防交关。宠去籍通客,以明无所不受,论者大之。荀氏家传曰:「荀爽字慈明。董卓秉政,征之,起岩穴,九十五日而为司空,时号为白衣登三公。」献帝建安十三年,又罢司空,置御史大夫。御史大夫郄虑免,不复补。荀绰百官注曰:「献帝置御史大夫,职如司空,不领侍御史。」
  魏初,又置司空,冠绶及郊庙之服与太尉同。郑袤字林叔,为司空。天子临轩,遣就第拜授。袤谓使曰:「魏以徐景山为司空,徐公曰:『三公当上应天心,苟非其人,实伤和气。』」固辞,见许。袤,莫侯反。
  宋制:进贤三梁冠,佩山玄玉。掌治水土,祠祀掌扫除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
  历代皆有之。至后周为冬官,谓之大司空卿。掌邦事,以五材九范之徒,佐皇帝,富邦国。大祭祀行洒扫,庙社四望则奉豕牲。
  隋及大唐复为三公。天宝十三年,策拜杨国忠为司空,其日雨土。
    大司马
  大司马,古官也,掌武事。司,主也。马,武也。
  少皞有●鸠氏为司马。●音雎。
  尧时,弃为后稷,兼掌司马。
  周时,司马为夏官,掌邦政。
  项羽以曹咎、周殷并为大司马。楚大司马景舍帅军伐蔡,蔡侯奉社稷而归之。楚发其赏,舍辞曰:「发诚布令而敌退,是王威也;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战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又司马穰苴本姓田,齐威王以古司马法而附穰苴,因号为司马穰苴。
  汉初不置。武帝元狩四年,初罢太尉,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冠者,加于其上为一官也。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武帝又令大将军、骠骑将军皆有大司马之号。宣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霍禹为大司马,冠小冠,无印绶。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汉律:丞相、大司马、大将军,俸钱月六万。始直云司马,议者以汉有军候千人司马官,故加「大」。王莽居摄,以汉乃无小司徒,而定司马、司徒、司空之号,并加「大」。
  后汉光武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以太尉代之,故常与太尉迭置,不并列。吴汉为大司马,封无阳侯。至灵帝末始置焉。
  魏文帝黄初二年,复置大司马,以曹仁居之,而太尉如故。则太尉、大司马、大将军各自为官,位在三司上。吴有左、右大司马。
  晋定令,亦在三司上。晋诸公赞曰:「义阳王为太尉、大司马时,父孚为太宰,父子居上公,中代以来,未之有也。」又汝南王亮为大司马,正旦大会,乘车入殿。又陈骞为大司马,赐衮冕之服。武冠,绛朝服,金章紫绶,佩山玄玉,与大将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