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罪念功,乞垂天德。」遂决一百,配流。
    赦宥周 汉 后汉 北齐 大唐
  易蒙卦曰:「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脱桎梏,以往吝。」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又,解卦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虞书曰:「宥过无大,刑故无小。过误所犯,虽大必宥。不忌故犯,虽小必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周官司寇曰:「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刺,杀也。三讯罪定,则杀之。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宥,宽也。人言杀,杀之;言宽,宽之。上服,劓、墨;下服,宫、刖之刑。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不识,谓愚人无识。过失,谓若律「过失杀人不坐死」者。遗忘,若仇雠当报甲,见乙,诚以为甲而杀。一赦曰幼弱,再赦曰老耄,三赦曰憃愚。」又:「国君过市,刑人赦。」
  吕刑云:「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刑疑赦从罚,罚疑赦从免。其当清察,能得其理。墨辟疑赦,其罚百锾;刑疑,则赦从罚。六两曰锾。锾,黄铁也。劓辟疑赦,其罚惟倍;倍百为二百锾。剕辟疑赦,其罚倍差;倍差,谓倍之又半,为五百锾。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宫,次死之刑。序五刑,先轻,转至重者,事之宜。大辟疑赦,其罚千锾。」五刑疑,各入罚,不降相因,古之制也。
  礼曰:「疑狱,泛与众共之,众疑,赦之。」
  管仲曰:「文有三侑,武无一赦。赦者,先易而后难,久而不胜其祸;法者,先难而后易,久而不胜其福。故惠者,人之仇雠也;法者,人之父母也。凡赦者,小利而大害者也。无赦者,小害而大利者也。夫盗贼不胜,则良人危;法禁不立,则奸邪繁。故赦者,奔马之委辔也。」
  汉景帝四年赦:「有犯死罪欲腐者,许之。」腐,宫刑也。丈夫割势不复生子,如腐木不生实矣。
  后汉光武建武中,大司马吴汉疾笃。帝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无识知,惟愿慎无赦而已。」
  章帝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郭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广雅曰:「无虑,都凡也。」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皆当重论。伏惟天恩莫不荡宥,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诸边。」帝善之,下诏赦焉。
  安帝永初中,尚书陈忠上言:「母子兄弟相代死者,听,赦所代者。」从之。
  北齐,赦日,武库令设金鸡及鼓于阊阖门外之右。勒集囚徒于阙前,挝鼓千声,脱枷锁,遣之。
  大唐令曰:「赦日,武库令设金鸡及鼓于宫城门外之右,勒集囚徒于阙前,挝鼓千声讫,宣制放。其赦书颁诸州,用绢写行下。」律曰:「会赦及降者,盗者准枉法犹征正赃,余赃非见在及收赎之物限内未送者,并从赦降原。」
  武德四年,王充、窦建德平,大赦天下。既而责其党与,并令迁配。侍书侍御史孙伏伽谏曰:「今月十三日发雷雨之制,既云常赦不免皆赦除之,此非直赦其有罪,亦是与天下断当,许以更新。因何王充、建德部下赦后又欲迁之?此是陛下自违本心,欲遣下人若为取则?如臣愚见,经赦合免责情欲迁配者,并请放之,则天下幸甚。」
  贞观二年七月,上谓侍臣曰:「凡赦,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不幸。』『一岁再赦,妇儿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凶者,贼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夫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不甚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数赦则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当须慎赦。」
  天宝十三载二月赦文:「左降官承前遭忧,皆不得离任。孝行之道,所未弘通;情理之闲,深可哀恤。如有此类,宜并放归,仍申省计至服满日,准法处分。自今以后,编入例程。」
    禁屠杀赎生附 大唐
  武太后圣历三年,断屠杀。凤阁舍人崔融上议曰:「春生秋杀,天之常道;冬狩夏苗,国之大事。豺祭兽,獭祭鱼,自然之理也。一干豆,二宾客,不易之义也。上自天子,下至庶人,莫不挥其鸾刀,烹之鹤鼎,所以充庖厨。故能幽明感通,人祇辑睦,万王千帝,殊涂同归。今者禁屠宰,断弋猎,三驱莫行,一切不许,将恐违圣人之达训,紊明王之善经,一不可也。且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斋,一朝禁止,倍生劳弊,富者未革,贫者难堪,二不可也。加有贫贱之流,刲割为事,家业倘失,性命不全,虽复日戮一人,终虑未能总绝,但益恐吓,惟长奸欺,外有断屠之名,内诚鼓刀者众,势利倚依,请托纷纭,三不可也。虽好生恶杀,是君子之小恩;而考古会今,非国家之大体。但使顺月令,奉天经,造次合礼仪,从容中刑典,自然人得其性,物遂其生。何必改革,方为尽善?」禁止屠杀,以活飞走,亦同赦宥,用拯生人,故附于此。下同。
  景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