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字讹「当」,据监本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上「不」字均讹「当」。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不」,是。
    卷九十四礼五十四
「父卒继母还前亲子家继子为服议晋挚虞决疑云」。刊本「决」讹「理」,今改。
  锦按:各本均讹「理」。隋书经籍志二仪注类:「决疑要注一卷,挚虞撰。」
「父卒继母还前继子家后继子为服议日月远近理不有异」。刊本脱「不」字,据监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脱「不」。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有。考证校语「改」应作「补」。
「受之者应有过礼之贬」。刊本「者」讹「日」,据监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日」。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作「者」,是。
    卷九十五礼五十五
「从母被出为从母兄弟服议便成违礼」。刊本「违」讹「为」,据监本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讹「为」。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违」。
「妻已亡为妻父母服议为母之君母母卒则不服君母犹然妻可知矣」。刊本下「君」字讹「若」,据监本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均作「若」,是。明刻本作「君」,非通典之旧。
「为内外妹为兄弟妻服议晋徐众论云吾自服姨妹奚为强谓之服嫂也」。刊本「姨」讹「嫂」,据监本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局本均作「姨」,惟殿本讹「嫂」。
「兄弟之妻无服乃异于姨妹之有服也」。刊本「异」讹「亲」,据别本改。
  锦按: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作「乃亲于外亲之有服也」,是。王吴本作「乃异于姨妹之有服也」,妄改。殿本、局本「亲」字改回,而「姨妹」犹误沿王吴本。
    卷九十六礼五十六
「总论为人后议魏刘德问以为人后者支子可也」。刊本「德」讹「得」,据监本改。
  锦按:作「德」是,北宋本即作「德」。
「若令舍重适轻违亲就疏」。刊本「违」讹「为」,据监本改。
  锦按:明抄本、殿本、局本讹「为」。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作「违」,是。
「出后者却还为本父服议三年之丧称情而立文」。刊本「文」讹「闻」,据礼记改。
  锦按:各本均作「闻」,与礼记三年问不合,应改。
    卷九十七礼五十七
「居亲丧除旁亲服议周制」注「唯君之丧不除私服」。刊本「除」讹「服」,据礼记注改。
  锦按:殿本、局本讹「服」。北宋本、傅校本、明刻本、王吴本作「除」,与礼记杂记下郑注合。
    卷九十九礼五十九
「为姑姊妹女子子无主后者服议举近亲之有服则疏者知无服」。刊本「之」讹「知」,今改。
  锦按:殿本、局本「之」讹「知」,应据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改。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知」讹「之」,应据王吴本、殿本、局本改。
    卷一百礼六十
「丧遇闰月议今者用闰益合远日之情也」。刊本脱「合」字,据别本改。
  锦按:殿本、局本脱「合」。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王吴本有「合」,是。考证校语「改」当作「增」。
    卷一百二礼六十二
「父母墓毁服议萧子晋传重咨礼官何佟之议」。刊本脱「咨」字,「议」讹「谨」,据隋书礼仪志增改。
  锦按:各本均脱「咨」,应据隋书礼仪志三补。北宋本作「议」,与隋志合。
    卷一百五礼六十五
「公子为其妻之父母」。刊本脱「其」字,据礼记增。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公」下衍「之」,应删。北宋本、傅校本、明抄本、明刻本无「之」,与礼记大传郑注合。礼记注有「其」,通典无「其」,意同,不必补。云「据礼记增」,亦不确。
    卷一百七礼六十七
「大驾卤簿次羊车」法「驾果下马」。刊本「果」讹「车」,据监本改。
  锦按:考证摘句「法」当作「注」。殿本作「果」,与北宋本、递修本、明抄本同,未讹作「车」。明刻本、王吴本讹作「车」,考证误校。
「皇太子卤簿次中舍人二人」。刊本脱下「人」字,今增。
  锦按:各本均脱下「人」,应据开元礼卷二、新唐书仪卫志上增补。
「皇太子妃卤簿次六柱扇二」。刊本「扇二」二字互倒,据监本改。
  锦按:北宋本、递修本、王吴本、殿本、局本均倒作「二扇」。傅校本、明刻本作「扇二」,与开元礼卷二合。
    卷一百八礼六十八
「齐戎凡大祀」注「临时阙者通摄行事」。刊本「行事」二字互倒,据监本改。
  锦按:王吴本、殿本、局本倒作「事行」。北宋本、傅校本、递修本、明抄本、明刻本作「行事」,与开元礼卷三合。
    卷一百九礼六十九
「陈设设望燎位于柴坛之北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