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差迟与句股数齐则差疾皆言日行之内外也周髀算经言七衡曰北极之下不生
万物北极左右夏有不释之氷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五谷一岁再熟凡北极之左右物有朝生暮获赵君卿去北极之下从春分至秋分为
昼从秋分至春分为夜此即以地纬度分寒暖五带昼夜永短各处不同之法又唐宋志所载各家步晷漏之阳城术其陟降加减之衰亦皆言
人居之南北也
  (臣)等又按孔颖达尚书正义马融云古制刻漏昼夜百刻昼长六十刻夜短四十刻昼短四十刻夜长六十刻融之此言据日出见为
说天之昼夜以日出入为分人之昼夜以昏明为限日未出前二刻半为明日入后二刻半为昏损夜五刻以裨于昼则昼多于夜复校五刻古
今算术所候皆云夏至之昼六十五刻夜三十五刻冬至之昼四十五刻夜五十五刻春分秋分之昼五十五刻夜四十五刻此其不易之法也
然今太史细候之法则校常法半刻也从春分至于夏至昼渐长增九刻半夏至至于秋分所减亦如之又如每气之间增减刻数有多有少不
可通而为率汉初未能审知率九日增减一刻和帝时待诏霍融始请改之郑注书纬考灵曜仍云九日增减一刻犹尚未觉误也郑注此云日
长者口见之漏五十五刻日短者日见之漏四十五刻与算不同故王肃难云知日见之漏减昼漏五刻不意马融为传巳减之矣因马融所减
而又减之故日长为五十五刻因以多至反之取其夏至夜刻以为冬至昼短此其所以误耳此所云昏明之限即朦影限也太阳未出之前巳
入之后距地平一十八度皆有光故以十八度为朦影限然其时刻则随时随地不同其随时不同者天度使然也差十八度此大圈之度也赤
道亦为大圈其度阔自赤道而南北皆距等圈其度狭近二分者以阔度当阔度故刻分少近二至者以狭度当阔度故刻分多也随地不同者
地南则赤道距天顶近太阳正升正降其度径地北距天顶远太阳斜升斜降其度纡故愈北则朦影之刻分愈多愈南则朦影之刻分愈少也
若北极出地四十八度半以上则夏至之夜半犹有光愈北则愈不夜矣南至赤道下则二分之刻分极少而二至之刻分相等赤道以南反是
  (臣)等又按古今漏法之刻分多寡不一皆可以便于算也术家有大刻有小刻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谓之大刻合
一日计之得之十六刻其不尽者置一初初于初一之上置一正初于正一之上谓之小刻每刻正当大刻六分之一合一日计之为初初者十
二为正初者十二又得四大刻合前为百刻宋王逵蠡海集言百刻之说每刻为六十分百刻共得六千分散于十二时每时得五百分如此则
一时占八刻零二十分将八刻截作初正各四刻却将二十分零数分作初初正初微刻各一十分也周礼挈壶氏注漏箭书夜共百刻礼记乐
记百度得数而有常注百度百刻也灵枢经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说文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五代史马重绩传重绩言漏刻之法以中
星考昼夜为一百刻八刻六十分刻之二十为一时时以四刻十分为正此自古所用也今失其传以午正为时始下侵末四刻十分而为午由
是昼夜昏晓皆失其正请依古改正从之玉海每时初行一刻至四刻六分之一为时正终八刻六分之一则交入次时葢古制法昼夜共百刻
每刻六分之为六小刻每小刻又十分之故昼夜六千刻每刻六十分也其散于十二辰每一辰四大刻二小刻共得五百分汉建平中改百刻
为百二十刻若不改分则五十分为一刻十刻为一辰也梁天监中改用整刻九十六若不改分则每刻得六十二分有半二法皆不若古用八
大刻二小刻之密回回昼夜刻法亦用整刻九十六分每一辰八整刻而以四刻为一小时犹夫古法之有初初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初正一
正二正三正四也每小时六十分犹夫古法每刻六十分之意而变用之也其法度有初度有一度亦犹古法有初初初一正初正一也周天用
三百六十度亦犹昼夜三十六顷之说也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二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 地理略一

  地理略 【一】

  (臣)等谨按郑樵作通志地理略首列水道自序云郡县碁布州道瓜分皆由水以别故禹贡为万世不易之书苟明乎此则天下可运
于掌其意甚善次厯代封畛叙自黄虞讫于隋季次唐开元十道图皆载某道领若干州州所领之县则不著录凡以云略也然其载水道杂采
汉书地理志水经注杜佑通典之文摭拾成篇别无义例如略中先载湔若诸水并不详其源流又不依禹贡次序编辑贡赋户口本书自有食
货专门于此不必登载今所续纂仍以水道冠之一本禹贡之九州岛为序而以水经注所载各水加案附识至若黄河大江济水俱经御制诗文
睿订详核当恭载于皇朝地略中此不复叙云

  水道

  ○水道

  衡漳

  漳水横流至河故曰横漳衡故横字也漳水有二异源而下流相合水经济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
山大黾谷浊漳水自长子县东径屯留县南又东径壶关县北又东北径潞县北又东径武安县清漳水自涉县东南来注之谓之交漳口又东
径邺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