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是知大圣
君临名臣不乏钦承帝道足以为法以之安人其国
斯广敢引此以为喻亦因兹而取象悬法魏阙其教
可以普施悬法礼闱其人可以外奖夫然则青云可
期于影响
  王建立传论        五代史
呜呼道德仁义所以为治而法制纲纪亦所以维持
之也自古乱亡之国必先坏其法制而后乱从之乱
与坏相乘至荡然无复纲纪则必极于大乱而后返
此势之然也五代之际是矣若文珂守恩皆位兼将
相汉大臣也而周太祖以一枢密使头子易置之如
更戍卒是时太祖与汉未有间隙之端其无君叛上
之志宜未萌于心而其所为如此者何哉盖其习为
常事故特发于喜怒颐指之间而文珂不敢违守恩
不得拒太祖既处之不疑而汉廷君臣亦置而不问
其上下安然而不怪者岂非朝廷法制纲纪坏乱相
乘其来也远既极而至于此欤是以善为天下虑者
不敢忽于微而常杜其渐也可不戒哉
  论诏令数易改       宋包拯
臣窃见朝廷凡降诏令行之未久即有改张故外议
纷纭深恐于礼不便且诏令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
乱安危之所系焉可无慎乎缘累年以来此弊尤甚
制敕u下未逾月而辄更请奏方行又随时而追改
民知命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乎臣欲乞今
后朝廷凡处置事宜申明制度不可不慎重或臣僚
上言利害并请先下两制集议如可为经久之制方
许颁行于后或有小异同非蠹政害民者不可数有
更易如此则法存画一国有常格伏望少留圣意天
下幸甚
信任正人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罚者必当其
罪不可以幸免邪佞者虽近必黜忠直者虽远必收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在
陛下力行而已亢旱之灾天之常数固不足贻陛下
深忧惟陛下留神省察

 法令部纪事
说苑政理篇武王问于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
何也太公曰为国而数更法令者不法法以其所善
为法者也故令出而乱乱则更为法是以其法令数
更也
至公篇楚庄王有茅门者法曰群臣大夫诸公子入
朝马蹄蹂溜者斩其b而戮其御太子入朝马蹄蹂
溜廷理斩其b而戮其御太子大怒入为王泣曰为
我诛廷理王曰法者所以敬宗庙尊社稷故能立法
从令尊敬社稷者社稷之臣也安可以加诛夫犯法
废令不尊敬社稷是臣弃君下陵上也臣弃君则主
失威下陵上则上位危社稷不守吾何以遗子太子
乃还走避舍再拜请死
韩子外储说秦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而家为王祷
公孙述出见之入贺王曰百姓乃皆里买牛为王祷
王使人问之果有之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
祷者是爱寡人也夫爱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与
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不如人罚
二甲而复与为治
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
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
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君不能下令为百姓服
度以禁之乃断缨出以示民是先戮以莅民也
韩昭侯谓申子曰法度甚易行也申子曰法者见功
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今君设法度而听左右之请此
所以难行也昭侯曰吾自今以来知行法矣寡人奚
听矣一日申子请仕其从兄官昭侯曰非所学于子
也听子之谒败子之道乎亡其用子之谒申子辟舍
请罪
吴起卫左氏中人也使其妻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
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
其妻对曰吾始经之而不可更也吴子出之其妻请
其兄而索入其兄曰吴子为法者也其为法也且欲
以与万乘致功必先践之妻妾然后行之子毋几索
入矣其妻之弟又重于卫君乃因以卫君之重请吴
子吴子不听遂去卫而入荆
内储说卫嗣君之时有胥靡逃之魏因为襄王之后
治病卫嗣君闻之使人请以五十金买之五反而魏
王不予乃以左氏易之群臣左右谏曰夫以一都买
二胥靡可乎王曰非子之所知也夫治无小而乱无
大法不立而诛不必虽有十左氏无益也法立而诛
必虽失十左氏无害也魏王闻之曰主欲治而不听
之不祥因载而往徒献之
史记商君传孝公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
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
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
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
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
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
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
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
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
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
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
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
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