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人
寡不堪觐谒大何得不乱小何得不亡记云周之人
强民穷赏罚故曰殷周之道不胜其弊考前后而论
之夏衰失于质而无制周弱失于制而过烦故也愚
以为将求致理始于学习经史左氏国语尔雅荀孟
等家辅佐五经者也及药石之方行于天下考试仕
进者宜用之其余百家之说谶纬之书存而不用至
于丧制之缛祭礼之繁不可备举者宜省之考求简
易中于人心者以行之是可以淳风俗而不泥于坦
明之路矣学者局于恒教因循而不敢失于毫厘古
人之说岂或尽善数骨肉之罪而褒叔向不忍闻之
言而书昭伯敬龟策之信而陈偻句使不仁之人萌
芽贼心而仁义之士闭目掩卷何如哉其或曲书常
言无裨世教不习可也则烦溃日亡而易简日用矣
海内之广亿兆之多无聊于烦弥世旷久今以简质
易烦文而便之则晨命而夕周逾年而化成蹈五常
享五福理必然也子言以约失之者鲜矣与其不逊
也宁固传曰以欲从人则可记曰大乐必易大礼必
简颜子曰无施劳经义可据也如是为政者得无以
为惑乎
  忠敬质文损益策      白居易
 问忠敬质文百代循环之教也五帝何为而不用
 三王何故而相承将时有同异邪道有优劣邪又
 三代之际损益不同所祖三才其义安在岂除旧
 布新务于相反相异乎复扶衰救弊其道不得不
 然乎又国家祖述五帝宪章三王质文忠敬大备
 于今而尚人鲜朴而忠俗多利而巧欲救斯弊其
 道如何
臣闻步骤殊时质文异制五帝以道化三王以礼教
道者无为无为故无失无失故无革是以唐虞相承
无所改易也礼者有作有作则有弊有弊则有救故
殷周相代有所损益也损益之教本于三才夏之教
尚忠忠本于人人道以善教人忠之至也故曰忠者
人之教也忠之弊其人野救野莫若敬故殷之教尚
敬敬本于地地道谦卑天之所生地敬养之故曰敬
者地之教也敬之弊其人鬼救鬼莫若文故周之教
尚文文本于天天道垂文而人则之故曰文者天之
教也文之弊其人w救w莫若忠然则三王之所祖
不同者非欲自异而相反也盖扶衰救弊各随其运
也运苟有异教亦不同虽忠与敬各系于时而质与
文俱致于理标其教则殊制臻其极则同归亦犹水
火之相形同根于冥化共济于人用也寒暑之相代
同本于元气共成于岁功也三王之道亦如是焉我
国家钦若五帝宪章三王典谟不易之道祖述而大
用忠敬迭救之教具举而兼行可谓文质协和礼乐
明备之代也然臣闻孔子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
礼损益始终若循环然其继周者百代可知也臣观
周之弊也爵赏黩刑罚穷而秦反用刑名祚因中绝
及汉杂以霸道德又下衰迨于魏晋以还未有继而
救者是以周之文弊今有遗风故人鲜朴而忠俗犹
利而巧伏惟陛下以继周为己任以行夏为时宜稍
益质而损文渐向忠而救w斟酌于教曲纬其人使
瞻其前而道继三王顾于后而光垂万叶则尽善之
道大同之风不专美于上古矣
  人文化成论         顾况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能讽其言盖有之矣未
有明其义者也尝试论之夫一二相生大钧造物百
化交错六气节宣或阴阖而阳开或天经而地纪有
圣作则实为人文若乃夫以刚克妻以柔立父慈而
教子孝而箴此室家之文也君以仁使臣臣以义事
君予违汝□献可替否此朝廷之文也三公论道六
卿分职殊流异趣百揆同归此官司之文也宽则人
慢纠之以猛猛则人残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
宽此刑政之文也乐胜则流遏之以礼礼胜则离和
之以乐与时消息因俗变通此教化之文也文者盖
言错综庶绩藻绘人情如成文焉以致其理然则人
文化成之义其在兹乎而近代谄谀之臣特以时君
不能则象乾坤祖述尧舜作化成天下之文乃以旗
常冕服章句翰墨为人文也遂使君人者浩然忘本
沛然自得盛威仪以求至理生吟咏而汲升平流荡
因循败而未悟不其痛欤必以旗常冕服为人文则
秦汉魏晋声名文物礼缛五帝仪烦三王可曰焕乎
其有文章矣何衰乱之多也必以章句翰墨为人文
则陈后主隋炀帝雍容绮靡洋溢编简可曰文思安
安矣何灭亡之速也核之以名义研之以情实既如
此较之以今古质之以成败又如此传不云乎经纬
天地曰文礼不云乎文王以文理则文之时义其大
矣哉焉可以名数末流雕虫小技□杂其间也
  人文化天下赋
以观彼人文
以化天下为韵
黄滔
明彼今古闻诸圣贤易垂言而着在八卦人有文而
形于普天用以成章既验斯风之肃穆瞩之于物乃
知厥德之昭宣吾君秉此格言恢乎至理以为文在
天而苟可鉴文在人而诚足视在天则时变从之在
人则化成有以故体此以御宇取兹而教人且文也
肇自河龟见洛书陈道德故仁义新出无为而入有
象齐父子而一君臣既而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