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之待功臣诚
非也如韩彭黥布之徒虽有大功要皆天资小人在
易之师开国承家小人勿用盖于用师既终成功之
后但当宠之以富贵而不可使之有国家而为政也
高帝正犯此义是以不能保功臣之终为光武者要
当察吾大臣有如韩彭之徒者乎则当以是待之若
光武之功臣则异于是至寇邓贾复则又识明而行
修量洪而气远以光武时所用之大臣论之若三子
者类过之远甚与共图政岂不可乎顾乃执一概之
嫌废大公之义是反为私意而已矣抑光武之所责
于大臣者特为吏事大臣之职固如是乎惟其不知
大臣所当任之职故不知用大臣之道而独以吏事
之督责为忧抑亦末矣方当乱定之后正宜登用贤
才与共图纪纲以为垂世长久之计而但知吏事责
三公其贻谋之不竞亦宜矣
东莱吕氏曰光武治天下规模不及高帝其礼严光
用卓茂所以养得后来许多名节
  和帝
致堂胡氏曰和帝幼冲能诛窦宪自是威权不失无
大过举尊信儒术友爱兄弟礼贤纳谏中国V安方
之章帝实过之矣
  高祖光武总论
南轩张氏曰高祖洪模大略非光武所及也高祖起
匹夫提三尺取天下光武则以帝室之胄因人心之
思汉而复旧业其难易固有间矣而高祖之对乃项
籍亦盖世之豪也光武所与周旋者独张步隗嚣公
孙述辈其去籍盖万万相远矣至于韩信彭越之徒
皆如泛驾之马实难驾御而尽在高祖掌握之中指
挥使令无不如意使光武有臣如此未必能用也然
而创业之难光武固不及高祖而至于光武之善守
则复非高祖所及也大抵高祖天资极高所不足者
学尔即位之后所以维持经理者类皆&#略雄杰之
气不能自敛卒至平城之辱一时功臣处之不得其
道类皆赤族此则由其学不足之故也光武天资虽
不逮高祖而自其少时从诸生讲儒学谨行义故天
下既定则知兵之不可不戢审黄石存包桑闭玉关
以谢西域之质安南定北以为单于久远之计处置
功臣假以爵宠而不使之任事卒保全其始终凡此
皆思虑缜密要自儒学中来至于尊礼隐逸褒崇风
节以振起士风后之人君犹未易及此非特高祖也
嗟乎以高祖之天资使之知学为当务则汤武之圣
亦岂不可至哉是尤可叹息也
或问高帝不免韩彭之诛而光武乃能全功臣之世
何耶潜室陈氏曰此大有说一则逐鹿之势外相臣
服事定难制一则高祖之业名位素定事已相安一
则草昧功臣豪杰难收一则中兴功臣谨守规矩一
则大度中有骂之失人心素疑一则大度中能动
如节度人心素定一则劫其死力封爵过度不计后
患一则赤心在人监戒覆辙务在保全
  汉昭烈
或云昭烈知有权而不知有正朱子曰先主见几不
明经权俱失当刘琮迎降之际不能取荆州乌在其
知权耶至于狼狈失据乃不得已而出于盗窃之计
善用权者正不如此若声罪致讨以义取之乃是用
权之善盖权不离正正自有权二者初非二物也
  魏武帝
元城刘氏谓马永卿曰温公退居洛一日语某曰昨
夕看三国志识破一事因令取三国志及文选云某
乃理会武帝遗令也公曰遗令之意如何某曰曹公
平生奸至此尽矣故临死谆谆作此令也公曰不然
此乃操之微意也遗令者世所谓遗嘱也必择紧要
言语传嘱子孙至若纤细不紧要之事则或不暇矣
且操身后之事有大于禅代者乎今操之遗令谆谆
百言下至分香卖履之事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详尽
无一语及禅代之事其意若曰禅代之事自是子孙
所为吾未尝教为之是实以天下遗子孙而身享汉
臣之名此遗令之意历千百年无人识得昨夕偶窥
破之公似有喜色且戒某曰非有识之士不足以语
之或云非温公识高不能至此曰此无他也乃一诚
字尔惟以诚意读之且诚之至者可以开金石况此
虚伪之事一看即解散也某因此历观曹操平生之
事无不如此夜卧枕圆枕啖野葛至尺许饮鸩酒至
一盏皆此意也操之负人多矣恐人报己故先扬此
声以诳时人使人无害己意也然则遗令之意亦扬
此声以诳后世耳
  晋元帝
或问晋元帝所以不能中兴者其病安在朱子曰元
帝与王导原不曾有中原志收拾吴中人情惟欲宴
安江左耳
  唐高祖
或问刘武周兵势甚锐关中震骇上出手&#曰贼势
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秦王
世民上表请行如何范阳张氏曰高祖可谓谬而无
策矣且唐所以能守关西者以河东为之障蔽也今
举而弃之则贼兵深入是弃关西也岂不谬哉以此
推之高祖之取天下赖有世民耳不然事未可知也
  太宗
或问范祖禹唐鉴讥太宗曰陷父之罪&#以起兵古
人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也太宗终守臣节可也
愚历观唐史隋炀帝既遣江都之使唐高祖不宜坐
处夷灭况大业之末生民涂炭太宗苟不为此必无
以济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