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语本《孟子》。
  “我後;後来无罚”,语本《孟子》。《孟子》所言,本一语而两地异耳;此遂作两处,而不知《孟子》所引上段固同也。
  ○《太甲下》
  “惟天无亲,克敬惟亲”,语自《左传》来。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语学《中庸》。
  《礼记文王世子》,引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
  ○《咸有一德》
  “天难谌,命靡常”,上句《诗大明篇》语,下句《诗文王篇语》。“《天难谌”,《书君篇》语。
  ○《说命上》
  《楚语》,白公子张谓楚王曰:“昔殷武丁能耸其德,至於神明,以入於河,自河徂亳,於是乎三年默以思道。卿士患之,曰:‘王言,以出命也。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武丁於是作书曰:‘以余正四方,余恐德之不类,兹故不言。’如是而又使以象梦求四方之贤圣。得传说以来,升以为公,而使朝夕规谏,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津水,用汝作舟。若大旱,用汝作霖雨。启乃心,沃朕心。若药不暝眩,厥疾不瘳。若跣不视地,厥足用伤。’”禀令?皆自上而下之词。《国语》言“若不言,是无所禀令也”,言不出命令也。此改作“臣下罔攸禀令”,便不通矣。“若药不暝眩”二句,又见《孟子》。
  《无逸》言“其惟不言,言乃雍”,犹言不言则已,言必和也;此截去下句而止用“其惟不言”,不知其不成文理也。《礼檀弓》,子张引《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谨。”《论语》、《礼记丧服篇》皆云“高宗ウ,三年不言”,而此则变其语。
  《左传》昭六年,叔向引《书》曰:“圣作则。”
  “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语亦本白公。
  ○《说命中》
  《左传》襄十一年,魏绛引“《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杜注》止上一句为《逸书》。
  定元年,士伯曰:“启宠纳侮,其此之谓矣。”
  ○《说命下》
  “入宅於河,自河徂亳”,语本《国语》白公。
  “尔交修予,罔予弃”,语本《国语》白公。
  《学记》引《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又引《兑命》曰:“学,学半。”
  《礼记文王世子》引《兑命》曰:“念终始,典於学。”《学记》引《兑命》,同。
  △辨《伪古文周书》
  ○《泰誓上》
  晋人诗文发端,多从远处说起。如此篇“惟天地,万物父母”等语,及《仲虺之诰》“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汤诰》“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恒性”之类,皆迂远,正是晋人气习。试读《甘誓》、《汤誓》、《牧誓》,有此等语否?
  数纣之罪,皆以後世之事想像汇集而成。无论纣之罪不若是之甚,而武王亦必不肯作此毫无含蓄之语。至“以残害於尔万姓”句,尤疏谬。凡誓者,皆誓己之众也:首呼“友邦冢君,御事庶士”而誓之,则所谓“尔万姓”者何人也耶?
  族人者,秦之法,三代未有也。“罪人以族”之语,谬矣。
  “弗事上帝神只,遗厥先宗庙弗祀”,语本《牧誓》“昏弃厥肆祀弗答”。“牺牲粢盛,既於凶盗”,语本《微子》“今殷民乃攘窃神只之牺锷,用以容,将食无灾”。
  “天佑下民”至“越蹶志”,语本《孟子》而有改易。
  “同德度义”,语本《左传》昭二十四年苌弘语。
  “贯盈”二字,本《左传》“使疾其民,以盈其贯”语。此後世四六剪缀字句之学也。
  “类於上帝,宜於冢土”,本《王制》“天子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之语。
  《郑语》引《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语》亦引之。《左传》襄三十一年,穆叔引《太誓》二句,同。昭元年,子羽亦引之。
  ○《泰誓中》
  “播弃黎老”,学《国语》子晋语。
  “谓己有天命”,本《西伯戡黎》“我生不有命在天”。
  “厥鉴惟不远”二句,本《诗》“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周语》引《太誓》曰:“朕梦协於朕卜,袭於休祥,戎商必克。”
  《左传》昭二十四年,苌弘曰:“同德度义。《太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成二年传文,引“《太誓》所谓‘南兆民离,周十人同’者,众也。”
  “予有乱臣”句,又本《论语》。
  “虽有周亲”二句,本《论语》。
  “天视”二句,本《孟子》。
  “百姓有过”二句,本《孟子》。
  “我武惟扬”五句,本《孟子》。
  “罔或无畏”数句,本《孟子》而改易之。“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此武王伐商告谕商民主语,言汝无畏惧,乃来安集汝,非与汝为敌也。而百姓由是咸悦欢呼,稽颡雷动,故曰“若崩厥角稽首”。此改“无畏”曰“罔或无畏”,“非敌”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