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魏书尉羽传》:“名犯肃宗庙讳。”盖本名诩也。
  《魏书高v传》:“本名禧,以与咸阳王同名,高祖赐名v。”右改其名。
  《宋书王懿传》:“懿字仲德,睿字元德,兄弟名犯晋宣元二帝讳,并以字称。”
  《宋书孔季恭传》:“孔靖字季恭,名与高祖祖讳同,故称字。”
  《宋书向靖传》:“字奉仁,小字弥,名与高祖同,故称小字。”祖下漏一祖字,应云“名与高祖祖同”。
  《宋书王景文传》:“名与明帝讳同。”明帝名也。
  《魏书崔玄伯传》:“名犯高祖庙讳。”高祖,孝文帝宏也。《北史》作“崔宏字玄伯”。
  《北齐书赵彦深传》:“本名隐,避齐庙讳,故以字行。”高欢六世祖名隐也。
  《北周书萧世怡传》:“以名犯太祖讳,故称字焉。”太祖,宇文泰也。
  《隋书文学传》:王贞字孝逸,与齐王启,自称字而不名,曰“孝逸生于战争之季”,避隋文帝祖名祯也。
  《新唐书刘知状》:“刘子玄名知祝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右称其字。
  《南齐书薛渊传》:“本名道渊,避太祖偏讳改。”太祖,萧道成也。
  《旧唐书裴行俭传》:“父仁基。”《裴光庭神道碑》避讳去基字。
  《新唐书裴矩传》,《宰相世系表》作世矩,盖入唐后避太宗讳去世字也。
  唐开元三年,《`州都督姚懿碑》云:“公后娶刘氏,今紫微令崇、故宗正少卿景之母也。”以《唐表》考之,则懿三子,曰元景,曰元之,曰元素,其单
  称崇及景者,避玄宗尊号耳。
  《新五代史前蜀世家》:“黔南节度使王肇。”本名建肇,避蜀主王建讳,止称肇。右去其名一字。
  
  第七避讳辞官例
  
  有避正讳,有避嫌名。避正讳者,唐宋定制;避嫌名者,当时风尚也。
  
  《南史齐文惠太子长懋传》:“宋末转秘书丞,以与宣帝讳同,不就。”宣帝,萧道成之父承之,长懋曾祖也。范晔为太子詹事,以父名泰,辞不拜。当时习尚如此,非定制。
  
  《北史叙传》:“李延实授侍中太保,以太保犯祖讳,抗表固辞。”延实祖名宝,而辞太保,亦一时风尚。
  
  《唐律职制篇》:“诸府号官称犯祖父名,而冒荣居之者,徒一年。”《疏议》云:“府有正号,官有名称。府号者,假若父名卫,不得于诸卫任官,或祖名安,不得任长安县职之类;官称者,或父名军,不得作将军,或祖名卿,不得居卿任之类。皆须自言,不得辄受。”
  
  《旧唐书懿宗纪》:“咸通二年八月,中书舍人卫洙奏状称:‘蒙恩除授滑州刺史,官号内一字与臣家讳音同【按洙父名次公】,请改授闲官。’敕曰:‘嫌名不讳,著在礼文,成命已行,固难依允。’”《旧唐书贾曾传》:“拜中书舍人,以父名忠,固辞。议者以为中书是曹司名,与曾父名音同字别,于礼无嫌,乃就职。”《新五代史刘d传》:“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唐人风尚,相沿如此。李贺父名晋肃,时人谓贺不得举进士,皆此类也。
  
  第八避讳改官名例
  
  《春秋左氏》桓六年传,申]对问名曰:“名不以官,以官则废职。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杜注:“僖侯名司徒,废为中军;武公名司空,废为司城。”此避讳改官名之最显著者。后世有为国讳改者,一朝定制也;有为人臣家讳改者,则一时权宜之制也。
  
  《晋书职官志》:“太宰太傅太保,周之三公官。晋初以景帝讳故,又采周官官名,置太宰,以代太师之任。”
  
  《通典职官篇》:“隋改中书为内史,侍中为纳言,大业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注:“隋氏讳忠,故凡中皆曰内。”
  
  又:“唐永徽三年,避皇太子名,改中允为内允,改中郎将为旅贲郎将。”当时太子名忠也。
  
  《旧唐书高宗纪》:“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七月,改治书侍御史为御史中丞,诸州治中为司马,治礼郎为奉礼郎。”
  
  《金史》五五《百官志》:“大宗正府,泰和六年避睿宗讳,改为大睦亲府。”右以国讳改官名者也。
  
  《新唐书》六七《方镇表》:“天v二年,赐昭信军节度,号戎昭军节度。”
  据《旧唐书哀帝纪》:“天v二年十月,金州冯行袭奏昭信军额内一字,与元帅全忠讳字同,乃赐号戎昭军。”盖全忠祖讳信也。
  
  《五代会要》十三载《唐长兴四年九月敕》:“冯S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此文有关官制,而《欧史》不及,略也。S父名璋。
  
  右以人臣家讳,致改官名以就之者也。
  
  第九避讳改地名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