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犄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便当移兵东(戍)〔伐〕,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持,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策之上者。若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优与吴盟,皆应权通变,弘思远益,非匹夫之为(分)〔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以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余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後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於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於我,我之北伐,无东顾之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之罪,未宜明也。○《蜀志?本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上先帝书

  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亥)〔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於雒城之分,主於将帅,多凶少吉。

为法正答或问书

  (帝)〔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浚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狠)〔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行其意耶!○《三国志》卷三十七《蜀志?法正传》。

答法正书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匕)〔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於斯而著矣。○《蜀志?本传》裴注引郭冲五事。

答关羽书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卷三十六《蜀志关羽传》。

与杜微书

  服闻德行,饥渴历时,清浊异流,无缘咨觏。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猥以空虚,统领贵州,德薄任重,惨〔惨〕忧虑。朝廷主公今年始十(人)〔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以隆季兴之功,著祆吨癫也。以谓贤愚不相为谋,故自割绝,守劳而已,不图自屈也。○《三国志》卷四十二《蜀志?杜微传》。

答杜微书

  曹丕纂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欲与群贤因其邪伪,以正(其)〔道〕灭之。怪君未有相诲,便欲求还於山野。丕又大兴劳役,以向吴、楚。今因丕多务,且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田)〔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君但当以德辅时耳,不责君军事,何为汲汲欲求去乎!○同前。

答李恢书

  行当离别,以为惆怅,今致氍(毹)〔 〕一以达心也。○《太平御览》卷七百八。

与刘巴书

  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三国志》卷三十九《蜀志刘巴传》裴注引《零陵先贤传》。

与刘巴论张飞书

  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同前。

答李严书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保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耶!○《三国志》卷四十《蜀志?李严传》裴注引《诸葛亮集》。

又与李严书

  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北堂书钞》卷三十八。

与张鲁书

  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尚道?○《艺文类聚》。

与张裔书

  君昔在(柏)〔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相为悲(难)〔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吾)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雠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许)〔谢〕也,况吾但委意於元俭,而君不能忍耶?○《三国志》卷四十一《蜀志?杨洪传》。

与张裔蒋琬书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三国志》卷四十四《蜀志?姜维传》。

又与张裔蒋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