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識少分者。前七識想蘊全。  三支性俱不雜。収二十一法。五蘊中全収想三少分如前。但除五根。或加五根除六識。
  二行支者。體即是思身語。意思家眷屬。心心所思家相應。能作業道尅性體。唯善不善。通現及種。通招總別報。所招名言根塵是別報。兼行支収由此。聖者四果及七地已前。分段兼行。支収聖不造。後有業已斷一切支。一分有支無全斷。  三無明支。寬通三界。具不善有覆。二性前念任運。無明俱思為因。能起後念分別。無明具十一殊勝。七種無知最極猛利。於一念頓發身語意。招一期長短善惡趣果。然全界煩惱皆能發業。是兼無明支。  四識支。唯阿賴耶親因緣種。於母胎中因識為緣續。生果識輪轉不絕。任持自性非餘七識說。第六為識支者。順小乘。  五六處支。唯內六處異熟俱生。五色根及等無間。過去意處。三世分別。過去是意。六處収現在意。第六収不爾。名中無意識。  六觸支。六處一分為體性。唯無記此五因中。一時招聚。約當生分位說。有前後次第生起也。皆與無明行家。所引五支種子。令不失壞。遇受取有閏時共為能。有當來生老死。故生老死是假。五蘊種子是實。有生住異滅四相假也。  七受支。受者領納有二。一緣內異熟受。與前四。一聚俱是種子。二緣外境界。受是現前領受。當生處境界。方起已後愛取。  八愛支。即是貪法。然全界煩惱。能皆閏生。正閏修道斷。有九品助。閏見道斷。此通種現不還。用種閏生現報有覆無記。  九取支。愛增為取。有四種。一在家人。多起欲貪。取出家人有三。一戒禁取。二我語取。三見取。因此而興諍論。  十有支。具前識等五種行支。一分備閏已去。能有當來生老死。既依色心假立。並是不相應行。収生表有法。先非有異表。有法非凝。然滅表有法。後是無恐濫無為。故不說住。若說者暫有用。

  料揀十二有支

  能引無明行。所引識等。五能生愛取有所生生老死。過去十支因現在二支果。現在造下十支因。未來又有二支果。若小乘三世說者。過去二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三支果。十二有支。皆作四句分別。一有是無明非是行。(任運無明不發行支)二有是行。發非無明。(無漏行依正智)三非是無明。非是行。(正智真如)四亦是無明。亦是行。(分別無明發正行支)十二有支既是緣生。前後相望除因緣。具餘三緣。多少不定。若有望有唯一增。(如生望老死支)無望無有三。(如無明望行)若有望無有二。(增上所)若無望有唯增上。(如色望識)或順或逆鄰。次隔越相望。具緣應思。問老何不立支。答老非定(有附死立)支。問名色不徧。何故立支。答濕卵二生。除在母胎。餘如胎生。皆有名色化生。五根未明。無色界意根名也。上二界有十二支一分。問愛非遍有。答於境無愛。於身起愛。不還用愛。種閏上二界生。問所生唯二何少。所引五支何多。答因位難了。故立五支果。位易見。故唯二支以顯三苦。問發業唯一閏生何二。答無明力強。唯一閏生。要數故二閏。何故下地無明。發上地行支。答如愛亦緣。當生地受。

  漏俱義

  所漏之法有六。一清淨色勝義根。二浮塵根。三外五塵。四善心。五染心。六無記。能漏有三。一隨眠未斷。二境現前。三不如理作意。前六法正生者。漏俱當生者。漏引已生者。漏間根隨二十六惑也。自性遍行別境。漏相應成漏。雖殊斷門有二。一相應斷。根隨二十六惑也。二所緣斷。能相應煩惱斷已。境亦不來纏心。能漏有五。一漏俱。二漏間。三漏引。四漏相應。五漏自性。所漏有八。一人天內外塵。二惡趣內外塵。三人天。三性心。四惡趣三性心。

  二種生死義

  一不思議變易生死。為無漏。有分別業。由所知障緣。助勢力所感殊勝。細異熟果。由悲願力。改轉身命。名為變易。從能資無漏。名不思議身。或名意成身。第四果迴心入變易。(入定只資二十小劫)入地頓悟智增者。入悲增者不入。(入定資一大劫)有五。一無漏智。為假感因。二五蘊種子。為實感因。三所知障。為疎助緣。四悲願。為觀助緣。五所資有漏。故業為異熟因。有變易生死果。  二分段生死。分即命根。分即是段。諸有漏善。不善業思。是假感。因五蘊種子是實感。因三閏生愛。是親助緣。四煩惱為疎助緣。有分段生死果。
  料揀定性非滅。問若所知障。助無漏業。能感變易生死。二乘定性。應不永入無餘涅槃。舉凡例聖。答如諸異生。局煩惱。故不求三乘出離道。道諦感苦。問如何道諦能感苦也。答假苦非實。答是五蘊種子為實感。因乖茲苦果。問定性入滅。與佛無異。如何引變易生死。長劫受苦。二利須彼。答為自求菩提利樂他。故所知無招。問既由無漏智資。何須所知障。助三義須彼。答既未證無相大悲。一執菩提可永。二執有情可度。三發起猛利悲願。

  華嚴法相槃節(終)

  紹興十九年己巳歲正月望日。幹緣小師僧文質。
  前住廬山羅漢院傅賢首祖教明悟大師(道通)迴施此板。入臨安府南山慧因教院。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