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故然此一乘以無窮為實德故耳。
  此經為普賢等機說無盡佛法現佛十身自證境界與彼三乘不同一相一寂一味一理等所謂三乘終教一相真如等於初教染淨即空愚法小乘苦諦之教所詮實法有餘無餘等宗並皆不同義理各別。
  【科】又此經云於一世界中聞說一乘音或二三四五乃至無量乘此據本末分齊說耳。
  今為上機說無盡佛法或說二三等者以本末差別相對決顯二宗不同也。
  【科】聖教文義顯然不可以執情而驚恠者矣。
  當知三一各別理無疑也。
  【科】六相圓融義第四。
  六相緣起三門分別初列名略釋二明教興意三問答解釋。
  六相之義本出地經世親菩薩造論解釋謂此六相為顯緣超圓融無礙自在法故三門分別探玄云此六相義作六門一明教興意二種類者三明所出者四明建立者五問答決擇者六釋文今用三門問六相何故唯立六不多不少者謂泛論緣起法要有三門一末依於本有起不起二彼所起末既帶於本是故相望有同有異三彼帶本之末既為本収是故當體有存有亡若不具此三不成緣起三中各二故但為六。
  【科】初列名者謂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要問云所謂總總成因果也二別義別成總故三同自同成總故四異諸義自異顯同故五成因果理事成故六壞諸義各住自法不移本性故。
  【科】總相者一含多德故別相者多德非一故別依止總滿彼總故同相者多義不相違同成一總故異相者多義相望各各異故成相者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壞相者諸義各住自法不移動故。
  演義云列名異釋中亦依此列但成相中今本中闕一義字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列名皆是論文論云總者是根本入別者餘九入別依止本滿彼本故同相者入故異相者增相故成相者略說故壞相者廣說故。
  【科】第二教興意者此教為顯一乘圓教法界緣起無盡圓融自在相即無礙容持乃至因陀羅無窮理事等。
  彰其立意欲顯普賢圓因證入遮那果海。
  【科】此義現前一切惑障一斷一切斷得九世十世滅行德即一成一切成理性即一顯一切顯並普別具足始終此齊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以此六相緣起方便會入一乘法界圓融自在一斷一切斷一證一切證一行一切行一得一切得故得斷障行德理性等法前後圓融皆悉無礙。
  【科】良由如此法界緣起六相容融因果同時相即自在具足逆順。
  法界無礙皆由六相融通故得然也。
  【科】因即普賢解行及以證入果即十佛境界所顯無窮廣如華嚴經說。
  孔目云依一乘教具一切因緣理事教義人法因果等盧舍那佛普賢行因成就因果與三乘等別廣如本經。
  【科】第三問答解釋者然緣起法一切處通今且略據緣成舍辨。
  六相者宗鏡云古德約喻說六相一切處通者賢首金師子章括六相獅子是總相五根差別為別相共一經起是同相眼耳各不相知是異相諸緣共會是成相諸緣各住自位壞相義海百門以塵顯六相演義以論六決定義以顯六相等今以舍顯。
  【科】問何者是總相答舍是。
  【科】問此但椽等諸緣何者是舍耶答椽即是舍何以故為椽全獨能作舍故若離椽舍即全不成故為此若得椽時即得舍矣。
  謂此椽等要互徧相資方成緣起如一椽能具多緣故若此一椽不具多緣則不成緣起。
  【科】問若椽全自獨作舍者未有瓦等亦應作舍答未有瓦等時不是椽故不作非謂是椽而不能作今言作者但論椽能作不說非椽作何以故椽是因緣由未成舍時無因緣故非是椽也若是椽者其畢全成若不全作不名為椽。
  若椽全自作舍無瓦等豈成舍耶答無瓦等不成椽若闕一緣餘不成起起不成故椽義即壞而不能作舍此本脫一舍字古本與演義同若是下得此一緣令一切成起所起成故緣義方立。
  【科】問若椽等諸緣各出少力共作不全作者有何過失答有斷常過若不全成但少力者諸緣各少力此但多箇少力不成一全舍故是斷也諸緣並少力皆無全成執有全舍者無因有故是其常也又若不全成者去却一椽時舍應猶成在舍既全不成故知非少力並全成故。
  少力不全作有斷常二過去却一椽時舍應猶在既無椽安得有舍耶舍不全成故知諸緣並非少力要須一一全力成也。
  【科】問無一椽時豈非舍耶答但是破舍無好舍也故知好舍全屬一椽既屬一椽故知緣即是舍也。
  【科】問既舍即是椽者餘[木*(戉-戈+弋)]瓦等應即是椽耶答總並是椽何以故却椽即無故所以然者若無椽即舍壞舍壞故不名[木*(戉-戈+弋)]瓦等。
  謂攬別成總舉椽之總力貫諸緣若去一椽瓦等亦壞。
  【科】是故[木*(戉-戈+弋)]瓦等即是椽也若不即者舍即不成椽瓦等並皆不成今既並成故知相即耳一椽既爾餘椽例然是故一切緣起法不成即已成即相即容融無礙自在圓極難思出過情量法性緣起通一切處准知。
  大法界緣起法一成一切成無成無不成。
  【科】第二別相者椽等諸緣別於總故若不別者總義不成由無別時即無總故此義云何本以別成總由無別故總不成也是故別者即以總為別也。
  【科】問若總即別者應不成總耶答由總即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