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昧唯行布施無量無邊更無餘行故名純或入一三昧即施戒度生等無量無邊諸餘雜行俱時成就也如是繁興法界純雜自在無不具足者矣宜可思准之。
  此約諸度門說如就一施門說者一切萬法皆悉名施所以名純而此施門具諸度等行名為雜如是純之與雜不相妨礙故名具德探玄中名廣狹自在無礙門清凉云此門賢首新立以替至相十玄諸藏純雜具德門意云一行為純萬行為雜等即事事無礙義若一理為純萬行為雜即理事無礙恐濫理事無礙所以改之。
  【科】八者十世隔法異成門此上諸義遍十世中同時別異具足顯現以時與法不相離故。
  三世區分名為隔法而互相在即是異成以時依法有如見華開知是芳春茂盛是朱夏等皆因於物知四時也此上諸義今章多一雜字。
  【科】言十世者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各有過未及現在即為九世也然此九世迭相即入故成一總句總別合成十世也此十世具足別異同時顯現成緣起故得即入也。
  又過去說過去過去說現在過去說未來現在說過去現在說平等現在說未來未來說過去未來說現在未來說無盡以九世攝歸一念故云十世。
  【科】故此經云或以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或百千大劫為一念或一念即為百千大劫或過去劫入未來劫未來劫入過去劫如是自在時劫無礙相即入渾融成矣。
  故教義理事等十門相即相入而不失前後差別之相。
  【科】又此經云於一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佛剎又云於一微塵中普現三世一切諸佛佛事又云於一微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轉法輪如是云云無量廣如經文此普攝上諸義門悉於十世中自在現耳宜可思之。
  所引諸經顯彼時處無礙互相融通也。
  【科】九者唯心迴轉善成門此上諸義唯是一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轉也但性起具德故異三乘耳然一心亦具足十種德如性起品中說十心義等者即其事也所以說十者欲顯無盡故如是自在具足無窮種種德耳此上諸義門悉是此心自在作用更無餘物故名唯心迴轉等宜思擇之。
  此約心說前諸義門等並是如來藏性清淨真心之所建立若善若惡隨心所轉故云迴轉善成心外無別境故依古本多一為字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要問云一乘唯一心顯性起具德故探玄改為主伴圓明具德門以唯心作玄門所以故不立之。
  【科】十者託事顯法生解門此上諸義隨託別事以顯別法謂諸理事等一切法門如此經中說十種寶王雲等事相者此即諸法門也顯上諸義可貴故立寶以標之顯上諸義自在故標王以顯之表上諸義潤益故資澤故斷齶故以雲標之矣如是等事云云無量如經思之。
  此約智說言託事者如經舉金色世界之事即顯始起於實際之法一切幢一切蓋等事是行體也又如法界品云開樓閣門見彌勒菩薩所行因事至菩提道以樓觀即菩提相所以言顯法生解也齗齶者乃雲之相探玄第二云重(平聲)雲是齗齶義又重(上聲)雲是靉靆義第五又云菩薩是體雲是相以諸菩薩含法雨故相齗齶故。
  【科】問三乘中以有此義與此何別答三乘託異事相表顯異理今此一乘所託之事相即是彼所顯之道理更無異也具足一切理事教義及上諸法門無不攝盡者也宜可如理思之。
  躡上以問三乘宗中所明亦託事顯法即以異事顯於異理如衣表忍辱室表慈悲靈雲見桃花香嚴擊竹等皆以異事表異理也今此隨舉一事攝無盡法故。
  【科】此上十門等解釋及上本文十義等皆悉同時會融成一法界緣起具德門普眼境界諦觀察餘時但在大解大行大見聞心中然此十門隨一門中即攝餘門無不皆盡應以六相方便而會通之此可准。
  同時具足等十門人法十義皆悉同時成大法界緣起法門起在大解大行離分別菩提心中問此與性起何別答但由佩詮故不及性起。
  【科】上來所明並是略顯別教一乘緣起義耳又於其中諸餘法相及問答除疑等與彼三乘或同或異所因所說為方便等廣如經論疏鈔孔目及問答中於彼釋矣與彼三乘全別不同宜可思廣依華嚴經普眼境界准之。
  別教一乘緣起義者孔目云一乘緣起緣聚不有緣散未離廣如下孔目用教分齊中依七種教證華嚴文義分齊一經謂法華勝鬘等二論謂十地攝論等三疏四章五鈔六問答七雜孔目與彼三乘全別不同者三乘緣起緣聚則有緣散則離思之。
  【科】問此上道理與彼三乘義別不同此可信矣又以何文證知三乘外別有一乘耶。
  可知。
  【科】答此經有誠文故偈云一切世界群生類尠有欲求聲聞道求緣覺者轉復少求大乘者甚希有求大乘者猶為易能信是法甚為難。
  偈云下賢首品文前建立一乘中已引以對彼三乘決之。
  【科】良由此法出情難信是故聖者將彼三乘對此決之又偈言若眾生下劣其心厭沒者示以聲聞道令出於眾苦若復有眾生諸根少明利樂於因緣法為說辟支佛若人根明利有大慈悲心饒益於眾生為說菩薩道若有無上心決定樂大事為示於佛身說無盡佛法由此一乘非下機堪受是故大聖善巧於彼三乘位中隨其機欲方便少說由不窮法界源故權顯二身三身等佛今為如是無上心機樂大事欲方始顯佛十身境界說無窮盡佛法可名現佛身說無盡法也三乘但隨機而已未顯諸佛十身自境界故非現佛身又隨機少說一相一寂一味理等故非窮盡說也何以故三乘以此無窮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