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化地前類三亦受用亦變化謂他受用身化十地菩薩四非受用非變化所謂法身。
  【科】二於三身外別立自性身為明法身是恒沙功德法故是故梁攝論云自性身與法身作依止故三亦於報身內福智分二故有四如楞伽經云一應化佛二功德佛三智慧佛四如如佛此約終教說。
  謂自性身等四佛皆離四過成其四德自性身有約體德自性身無即離相德亦有亦無隨緣德非有非無離過德餘身准之何以得知報身分二引楞伽證功德智慧二身別也。
  【科】或立十佛以顯無盡如離世間品說此約一乘圓教說。
  孔目云今此華嚴有人判屬三身良恐未然此經無三身但有二種十身如前後說。
  【科】義理分齊第十有四門。
  教海宏深包含無外色空交暎德用重重語其橫収全収五教乃至人天總無不包方顯深廣等略分四門以顯無盡有謂三性同異因門六義是法相所宗吾祖點化等誤矣如孔目一一章皆結云上件法門攝下諸教通一乘三乘小乘等在一乘即圓融具德處三乘即一相孤門在小乘癈深論淺居凡有則唯事空文何云點化耶。
  【科】三性同異義一 六義為因緣起二 十玄緣起無礙法三 六相圓融義四。
  三性同異義第一。
  【科】初三性同異說有二門先別明後總說。
  清涼有三釋一別釋二通釋三展轉釋今云總別。
  【科】別中亦二先直說後決擇。
  言三性者一徧計所性二依他起性三圓成實性故唯識云由彼彼徧計徧計種種物此徧計所執自性無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此二頌初一釋徧計次二句辨依他後二句明圓成要問云三性法門本安意欲別法相知其解行理事教義分齊不同離其慢執故興斯教。
  【科】前中三性各有二義真中二義者一不變義二隨緣義依他二義者一似有義二無性義所執中二義者一情有義二理無義。
  清涼云三性中各有三釋初一通就當性說二約當性二義說三對三無性說云何三性各二義耶徧計二者一情有二理無依他二者一緣生二無性圓成二者一性有二相無唯圓成二義小異今云不變隨緣耳。
  【科】由真中不變依他無性所執理無由此三義故三性一際同無異也此即不壞末而常本也。
  真中不變者既不變故方能隨緣由隨緣故方知不變依他無性者緣生即無性無性即緣生若不推此無性安知無生所執理無者徧計無體如繩上虵故無可生滅也。
  【科】經云眾生即涅槃不復更滅也。
  即淨名經。
  【科】又約真如隨緣依他似有所執情有由此三義亦無異也此即不動本而常末也。
  真如隨緣者由隨緣不失自性方知不變依他似有者依他而起因緣所生無有生故所執情有者情有合是生理無體是滅今此情有即是理無正理無處方是情有也。
  【科】經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也。
  即法身經。
  【科】即由此三義與前三義是不一門也。
  由不動本與不壞末二門異故。
  【科】是故真該妄末妄徹真源性相通融無障無礙。
  由真妄融通一異無礙也。
  【科】問依他似有等豈同所執是情有耶答由二義故故無異也一以彼所執執似為實故無異法二若離所執似無起故真中隨緣當知亦爾以無所執無隨緣故。
  問似有精有義豈同耶答下雖各一體而似二性以徧計所執實托緣生依他眾緣而得起故妄執定實有無一異若離妄情似無依故真如亦爾由不守自性而隨緣成一切法。
  【科】問如何三性各有二義不相違耶。
  但三性迢然即法相宗意今約彼問云何無異耶。
  【科】答以此二義無異性故。
  即法性宗二義無異但二宗即不即小有不同便成天隔。
  【科】何者無異且如圓成雖復隨緣成於染淨而恒不失自性清淨只由不失自性清淨故能隨緣成染淨也。
  何者徵且如下出法性宗意然法相宗多成不即法性宗多成非異也。
  【科】猶如明鏡現於染淨雖現染淨而恒不失鏡之明淨只由不失鏡明淨故方能現染淨之相以現染淨知鏡明淨以鏡明淨知現染淨是故二義唯是一性雖現淨法不增鏡明雖現染法不汙鏡淨非直不汙亦乃由此反顯鏡之明淨。
  如鏡明淨能現穢物穢物現時反顯鏡淨豈此穢物能污鏡耶若不現染則無以顯其不染是故現染釋成不染義。
  【科】當知真如道理亦爾非直不動性淨成於染淨亦乃由成染淨方顯性淨非直不壞染淨明於性淨亦乃由性淨故方成染淨是故二義。
  全體相収一性無二豈相違也。
  以真如性淨故雖現染法非染所污非直現染之時非染所污亦乃由現染故反顯本淨是故二義互相包攝隨取無礙。
  【科】依他中雖復因緣似有顯現然此似有必無自性以諸緣生皆無性故。
  由緣生無性即因緣故空無性緣生即因緣故有若無因緣不知無性。
  【科】若非無性即不藉緣不藉緣故即非似有似有若成必從眾緣從眾緣故必無自性。
  可知。
  【科】是故由無自性得成似有由成似有是故無性。
  二義相順。
  【科】智論云觀一切法從因緣生從因緣生即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