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乘也吾祖就聲聞藏中准諸經論曲開三種一諍論聲聞藏謂契經四阿含調伏五部對法二十部互相違諍所說不同不妨聖果是故總名諍論藏二稱實聲聞藏如瑜伽聲聞地及聲聞決擇詮示聲聞行位果等皆悉稱實與理相應不同婆娑及諸異論以補處所說非諸異論所能諍故是故總名稱實聲聞藏問此中所說既與小乘諸部不同豈聲聞人有兩種耶答此約教中說聲聞法盡理不盡理故開為二非謂聲聞亦有差別三假立聲聞藏如大乘經中為引聲聞令迴心故所立法門亦同聲聞名數而說如無作四諦及道品等如諸大乘經中說不能繁引既非菩薩所學是故名為假立聲聞藏問此中名雖同小乘義實是大何得總說為聲聞藏答只為此義名為假立問諸聲聞人根熟迴心所學即是菩薩藏収此假立名於彼何用答但聲聞迴心有二種一勝二劣勝者一往入大不籍此藏劣猶怖大是故方便同彼名數令易信受故立此門今即稱實藏収。
  【科】二為直進人顯位相者彼說菩薩十地差別。
  十地差別者孔目云復約位從歡喜地盡第九地於第十地即不退成其佛故。
  【科】又以十地說為見修及通地前以為大乘十二住義何以故為影似小乘故又彼地前有四十心以彼十信亦成位此亦為似小乘道前四方便故是故梁攝論云如須陀洹道前有四位謂[火*(而/火)]頂忍世第一法菩薩地前四位亦如是謂十信十解十行十迴向。
  又以十地者約位見修等同小乘故及通下約大乘十二位於第十二最上菩薩住後即成其佛似小乘十二住故地前四十心同小乘見道前四加行故。
  【科】又亦為似迴心教故以信等四位為資粮位十迴向後別立四善根為加行位見等同前。
  地前立資粮加行似小乘見道前開七方便故。
  【科】問何故此教所立名數多分影似小乘等耶答為隨方便影似引彼有勝方便故若全異彼難信受故若全同彼不名引故。
  答中全同全異俱不成引同而且異方成引義故云勝方便。
  【科】問若引二乘可須似彼如為直進何假似彼小耶答有二意故亦稍似小一始教中直進之人機麤淺故不能盡受大乘深法是故所示位等法相亦似小乘而義理仍別二凡以大乘似小乘說者皆通二義一為引小二為淺機是故說此為始教也。
  答義理仍別者小乘即實初教即空等既為淺機又復引小由是說為大乘初門也。
  【科】即如何義等者如瑜伽說云何已成就補特伽羅相謂諸聲聞先已串習諸善法故若時安住下品成就爾時便有下品欲樂下品加行猶往惡趣非於現法證沙門果非於現法得般涅槃若時安住中品成就爾時便有中品欲樂中品加行不往惡趣於現法中證沙門果非於現法得般涅槃若時安住上品成就爾時便有上品欲樂上品加行不往惡趣於現法中證沙門果即於現法得般涅槃。
  上言以大似小者經論中何等法義是耶故引此以示之已成下已於凡夫地遇佛教法起行進修故下品等應是頂位已還人也以忍位不往惡趣故欲樂加行者即彼頂前諸位所修四諦觀行等頂位人縱造業入惡趣必不起大邪見斷善根故煖位不容久留諸趣後必生人天遇佛法證涅槃故云非於現法等中品者應是忍位世第一法人也以忍位不往惡趣世第一位雖是異生必能為等無間緣引入見道正性離生位故上品者此應見修位人也然此有多種人且如欲界現般那含人謂此那含於現在身上般涅槃故此是最利根人只於現在欲界身上得三果已不生上界便能進斷上八地七十二品俱生修惑證阿羅漢涅槃果故。
  【科】如說聲聞獨覺亦爾何以故道與聲聞種性同故乃至廣說。
  當亦立三品也。
  【科】於菩薩位為似二乘亦立如是三種成就故彼論云若諸菩薩住勝解行地名下品成就住淨勝意樂地名中品成就住墮決定究竟地名上品成就若菩薩住下品成就猶往惡趣此盡第一無數大劫乃至廣說餘二大劫配二成就如是等文類別非一皆具上意可准而知。
  勝解行地者論云若諸菩薩住勝解行地名下品成就爾時便有下品欲樂下品加行猶往惡趣此盡第一無數劫邊際熾然無動極善清淨覺品善法當知一切皆未得相應若時菩薩住中品成就爾時便有中品欲樂中品加行不往惡趣此盡第二無數劫邊際熾然無動覺品善法已得相應極善清淨覺品善法未得相應若時菩薩住上品成就爾時便有上品欲樂上品加行不往惡趣此盡第三無數劫邊際熾然無動極善清淨覺品善法當知一切皆悉成就。
  【科】二不退位者依佛性論聲聞至苦忍緣覺至世第一法菩薩至于迴向方皆不退也。
  如種性處辨。
  【科】當知此中聲聞緣覺非是愚法是故皆是始教中三乘人也。
  揀愚法小乘此是通大之小故云是始教中人也。
  【科】亦可菩薩地前總說為退以其猶墮諸惡趣故如瑜伽云若諸菩薩住勝解行地猶往惡趣故此盡第一無數大劫如是等也。
  地前總退如瑜伽等說此亦教淺非深細盡理說也。
  【科】三明位中行相差別者如瑜伽云勝解行住菩薩轉時何行何相或時具足聰慧於其諸法能受能持於其義理堪能悟入或於一時不能如是或於一時具足憶念或於一時成於妄類於諸眾生未能了知調伏方便於自佛法亦未了知如實引發善巧方便為他說法教授教誡勉勵而轉勉勵轉故不能如實知或時虗棄如闇中射或中或不中隨欲成故或於一時於大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