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並在臺地面上。以風輪力。遙相任持。三結最上者勝力能持香海故。云勝滅等也。此中從風至地上海樹等。初唯就持。後唯所持中。各有其能所持義。皆可准知。
  第二所持香海名者。以摩尼發光。普照一切嚴海底岸及寶色香水故名也。
  第三所出蓮華名者。謂此蓮華眾香為蘂。蘂放眾光。光能降伏諸魔外道及諸煩惱故。名為幢。從此諸事立名也。
  第四所持剎海體中。先總。後別。總中四義。一總舉華藏在此臺中。二地普均平。三純淨。四堅。
  二別中下文六義。此略舉四。一山。二地。三海。四樹。
  頌中十偈分二。初二頌前脩因所成。亦頌第四剎海自體。後八頌果相相。亦頌前三段。前中初一。上半舉因。下半顯果。後一上三句行深。後一句果淨。後八中。初二頌前三段。一頌風。二上半頌華。下半頌海。次五明剎自在。一摩尼生菩薩。二寶光救眾生。三寶中出諸佛毛孔出眾。四光演佛名。五塵含法界寶光現佛。下句結剎自在。後一頌舉因釋成。以因普果圓故。得重重自在。
  第五剎海四周輪山。長行文三。初一句總舉輪山所依處。次十句別顯山之體相。後如是下總結塵數。初中山所依處。在剎海地面四周。文云此華藏莊嚴世界海大輪圍山故。前文云華藏住在大華中故。准後頌中。日珠等但是所依處地。若以有蓮華之言。即云在大華之內。其所依處。亦有寶香真珠燈焰等。豈香寶等。亦是華耶。夫文通兩勢。光依有證據者為定。
  二別釋山體相中。初句山身三山峯三山輪者。准師子座。以半月為輪。准此即在山半腹。出走輪相莊嚴。今勘梵本。云殊勝妙香威光遍照摩尼為藏。今謂藏即山心內也。四成輪助緣。謂香摩尼為本出燄金剛成輪體。五山間香水。六寶林開華。七地布香菓。八菓間光珠。九香華遍滿。十寶納覆周。
  後總結廣數可知。
  頌中十偈分二。初六明嚴山眾事之體相。亦頌前文。後四辨嚴山眾事之業用。前中初一。總顯輪山。於中。初句通說所依剎海廣。次句辨山輪色。次句讚嚴皆壽。下句出因。問華藏剎海依大蓮住。此即分量照然。何故初句云無邊耶。答此言無邊。與前說邊。但是一義。所以者何。不性相而即真故。相隨理而無邊也。不礙隨相而即邊也。二頌前山輪。三頌前山體。四頌助成輪體之出焰金剛。五六二頌潤澗等諸嚴。後四明眾事業用中。一菩薩在山說法。二佛身入樹寶塵光中。三諸事中出佛遍往化物。四諸事中說佛本願。結歸佛力。
  第六明輪山內地面。長行文三。初總舉大地。二別明地體狀等。三總結塵數。初中可知。
  二明地體狀等中十句。一地體堅。二地相平淨。三地德圓備。謂輪相外現寶藏內充。四地上眾形寶互相間嚴。五寶末為塵。蓮華覆地。六常發香氣摩尼間嚴。七嚴具應念而現。廣遍如雲。八三世佛土嚴具而嚴體攝三際故。九寶網覆地成隱映故。十盡佛所有嚴事。於地布列。交洛相當。展轉重現。故云如帝網也。
  後總結可知。
  頌中十偈分二。初四頌前文。後六明地用。亦是佛境界事。前中初二頌地體相德滿。後二明眾寶及華遍地嚴。後六中。一雲光說法。二寶現共行。三佛地眾寶塵諸剎來入。彼剎塵內剎亦同來入。四菩薩遊化。五充法界。六結。能知此中業用境界者。唯佛普賢也。
  第七助地面上香海。長行文二。先總舉海數。後一切妙寶下別顯海嚴。前中准後剎種。梵本香海及種。皆有十不可說佛剎數。至彼具顯。
  後別顯嚴中。應云一一香水海。各有若干莊嚴。略故不說。或後第十門中總結准知。然此所別莊嚴一切香海共同故。無別簡言。於中有二十句。初十明海體狀。後十攝異莊嚴。前中一妙寶底。二音寶岸。三光遍照寶為細覆。四香水眾寶色。五寶旋華布。六檀泥。七言教光。八菩薩持蓋。九菩薩現通。十現他多剎嚴。後十句中。一階陛。二欄楯。三白蓮。四寶幢尸羅。此云美玉也。石也。五依鈴網幢。六華閣。七華城。八寶林網覆。九寶珠。十寶墻。皆繞海岸。
  頌中十偈。一頌底。二頌岸。三頌水及華旋流。四頌階及欄細。五頌樹林。六頌華敷。七頌幢。八頌城及珠。九頌墻及閣。十舉佛結嚴。一昔因二現力。
  第八明海間香河。長行文三。初舉河數。次一切下辨河嚴。後若廣下舉廣顯略。初中云各有四天下等者。諸海皆爾。無差別故。
  次辨嚴中。准後結文。應云一一河有若干莊嚴。略故不說。又以嚴事普無對故。通云一切皆也。於中十句。一岸體金剛。二摩尼岸。三現佛光。四出隨類音。五旋流出佛昔因行時身。六摩尼鈴網。七現他剎海中嚴。八以現本師化身及餘佛通事之摩尼為雲覆上。九妙音稱三世佛菩薩名。十水出光雲。
  後舉廣顯略。云一一河有剎海塵數嚴者。如何河在剎海地面香海中間。少分處所。乃容剎海塵數嚴耶。釋曰。此剎海自體。一切所有。一一皆是純淨無漏無[得-彳]法界。一一塵中。當容一切無邊法界。況河間也。故前文云華藏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法界。上下文中。皆准此釋。
  頌中十偈。一頌岸地。二欄纓等嚴。二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