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即初地已去也。發此心者。來住多染少淨等剎。變成純淨故。六莊嚴轉變。謂諸菩薩遊戲神通時。以十剎百剎千剎等嚴。嚴一佛出等。七大莊嚴轉變。謂諸方菩薩。因此土佛光召來集。悉持無量大莊嚴雲。嚴此界故。八嚴威轉變。謂佛示滅度。勝事隨滅故。九廣嚴轉變。謂佛興世。世界莊嚴故。十佛通令淨轉變。謂佛神力。變雜染剎。令清淨故。如維摩佛國品說。足指按地等。
  頌中十偈。次第頌前十種轉變。然初一頌亦總品。別謂云皆隨業力生。即別顯成壞轉變。是正因緣。變業力起故。又亦總攝後九轉變類。因緣變。亦由自業引昔因熟。成佛神通等故。二頌前純染轉變。三頌前多染少淨。四頌前少染多淨。五頌前菩提心念純淨轉變。六頌前莊嚴轉變。七頌前大嚴轉變。八頌前嚴滅轉變。九頌前廣嚴轉變。十頌前神通令淨轉變。
  第十無差別者。都望一切世界海中。悉共同有之事故也。前九但約一剎海內剎種等說。問若爾如何起具中云。佛子以十種因緣故。一切世界海已成等耶。答此是總相之言。非定說一切剎海一一中皆用此十而得成就。所以者何。如泥土金剛銅鐵等界。彼豈如來神力因耶。日[彰-章+車]華旋眉光等剎。彼豈眾生業行因耶。故知不爾。問剎所依住及佛出現中。亦云一一世界海。有世界海微塵數等者。彼云何通耶。答彼大段雖同。而事狀各異。不爾與此第十門同。豈應別立釋中長行十種。一包剎數同。二諸佛示威力同。此句與前佛土何別。前據一剎海中諸剎諸種。明望差別。今約一切剎海一一中悉同有彼差別故。名無差別故。此即差別之無差別也。三諸佛道場遍剎海同。四諸佛場中眾會同。五諸佛光遍同。六諸佛化名同。七諸佛音聲普遍同。八說法善巧應機同。九依色中業用多入一大入小同。十據身處業用。亦身色業用中。色內現大身。亦一色中現多身。亦一依中現多正。此皆業用中微細同。以一向現他故。
  頌中十偈。按次頌前。然前約屬漫同。此據遍塵同。初一頌包多剎剎塵泥沒有剎。仍互相入。二頌佛興。三頌道場。四頌眾會。五頌佛光六頌化名。名召於體。前後互舉。七頌法輪。梵本云一切塵中法海音。猶如諸佛轉法輪。種種方便自在門。一切皆演無差別。八頌音聲。九一切剎海入一塵。言神通業性者。釋其無礙所因德用二門也。十頌塵中現佛。言願力者。由苦願力得通用。上來略釋世界成就品竟。

  華藏世界品第五

  將釋此品。四門同前。
  初釋名者。梵本於此品中□□五品初一是本品。後四是子品。今此本品。梵本具名拘蘇摩多羅驃訶阿楞伽嚕迦駄超三牟達羅鉢[口*履]輪(入呼)陀懼囊三牟達羅阿縛婆(上呼)婆此云華藏莊嚴嚴具世界海之遍清淨功德海光明。謂地山河海等。住在種種光明蘂香幢大蓮華中所含藏故。名為華藏。此華即藏故。持業釋也。又以所持香水海中。各生一大蓮華。持世界種。由此出生多華故。名為華藏。此即生華之藏。有財釋也。若據刻字翻名。則名華藏世界海。梵本音云拘蘇摩多羅嚕迦駄都三牟達羅故。若依有財。應名蓮華藏世界海。莊嚴嚴具者。即彼地山河海眾寶香光樓閣樹等。為剎海之嚴具。共莊嚴故。遍清淨光明功德海者。即彼地山等。皆是無漏福慧遍成就故。世界海之者。謂所管攝諸世界廣多如海。既非即是華藏自體故云海之。之聲即是屬主聲故。依主釋也。或有財釋。理亦無違。
  後四子品者。一名說華藏莊嚴世界海輪圍莊嚴品。此即說輪圍山處是也。二名說世界海大地上莊嚴品。此即說大地上河海等處是也。三名說剎種安立品。此名在說諸世界種前安也。四名說世界安立品。此名在說二十層諸世界前安也。而翻譯之家。以隨方當簡故。略子留本。於本名中。復取省易。唯存四字。今所具載者。欲使傳燈之人和本末矣。
  二來意者。前品通辨一切諸佛剎海成立因緣。今此別顯毗盧遮那所成依果。前是一之一切。今是一切之一。前通。後別。故次來也。
  三宗趣者。顯毗盧遮那依果為宗。令諸菩薩生信起願成慧行等為趣。
  四釋文者。文中有二。初辨住因深廣。後諸佛子此下明果相寬博。前中二。初指處所。後是毗盧下明脩因廣。於中三。一脩因廣。於中三。一脩時廣。謂剎海塵數數劫故。此即因顯權實教說脩時不同。彼唯三祇。此乃剎海塵數。差別之相。如寶雲經等說。(撿)二親近廣。謂彼多劫一一中。近剎海塵數佛。餘教三祇中逢事佛數云云(撿)三行願廣。謂於彼一一佛所。脩剎海塵數淨願行故。此剎海因深廣也。
  第二果相寬博中二。先明華藏自體。後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中有何等下。明所持剎種等。前中文分十段。一所依風輪。二風持香水海。三海中出蓮華。四華持剎海體。五剎海四周輪山。六輪內金剛地面。七地面香水海。八海外香河。九河間閣樹等。十總結多門。此十段中。前四共一長行同一偈頌。後六長行偈頌各別相屬。
  就初段中三。一標數。二略列十多。及顯上所持寶地。一一相屬。其最下名平等住者。遍持諸德故。風望所持。皆有二義。一諸風輪間皆有寶嚴。各以下持上。二諸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