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
  須彌城樹壇墠形(至)各各布列而安住。
  △三頌體性。
  或有體是淨光明(至)佛功德音亦如是。
  △四頌三事。
  剎種一一差別門(至)無等無量悉周徧。
  謂初二句頌所入門。次句方所等四句莊嚴。餘二偈中廣大剎之本相。即是分齊廣陿。此彼相入。亦頌趣入。初偈以多入一。後偈一多互入。皆入而無入。入則壞緣起。不入壞性用。又要由不入。方能入耳。又約體本空。故無來無入。約相不壞。故如本無差。以性融相。故得互入。
  △五頌無差。
  一切國土微塵中(至)一切眾生悉調伏。
  謂塵容佛海等無差故。
  △六頌力加持。
  佛身周徧一切剎(至)普化一切諸含識。
  主伴皆是神力任持。普化之言。兼於法味。
  △二別明種剎香海。雙釋二章者。謂香海依剎海。剎種依香海。諸剎依剎種。長行分三。初總舉諸海所依。
  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至)如天帝網分布而住。
  上來雖復但標剎種及剎二章。而依住中。皆云依海。故列海數。此多香海。並在剎海地面。故云所依。言如帝網者。大都分布。則似車輪。其有別者。謂帝釋殿網貫天珠成。以一大珠當心。次以次大珠。貫穿帀繞。如是展轉。更遞圍繞。經百千帀。若上下四面。四角望之。皆行伍相當。今此香海雖在地面。分布相似。又有涉入重重之義。故云如也。
  △二次第別顯諸海種剎。文分為三。初辨中間一海。次辨右旋十海。後明十海所管之海。然十海各管不可說佛剎塵數之海。總顯則有十不可說佛剎塵數。次第說者。但有一百一十一海。餘皆略指。今初中央一海分二。光明香海出華。以持剎種三。初香海名。
  諸佛子此最中央香水海(至)摩尼王幢為底。
  以多華發光故。亦由菩薩行華而為因故。
  △二舉華名。
  出大蓮華名一切香摩尼王莊嚴。
  謂以香摩尼。嚴此華故。又從摩尼底而出生故。約法即萬行圓明之所成故。海能有華。故受華名。華依於海。取海底稱。
  △三剎種名。
  有世界種而住其上(至)以一切莊嚴具為體。
  約事。寶光遠照故。約法。其世界種。正是所含種子。一一皆有大智光明徧照法界義故。性德互嚴故。
  △二所持世界三。初總舉大數。
  有不可說佛剎微塵數世界於中布列。
  △二別辨當中。有二十層廣大主剎。準標及結。皆有不可說剎塵之數。今文但列十九佛剎塵數。為二十層。其能繞剎。但有二百一十佛剎塵數。下當會釋二十層。即分二十段。第一層有七事。
  其最下方有世界(至)金剛莊嚴光耀輪為際。
  辨際。謂世界所據之際。如金剛際。
  依眾寶摩尼華而住。
  依住。若準此名。大同剎種所依蓮華。而舊釋云。於前無邊香海所出華上。更有此華。持此一界者。以例上諸層。別有依住。故為此釋。何妨最下依於總華。思之。
  其狀猶如摩尼寶形。
  狀形。謂摩尼狀有於八楞。似方不方。似圓不圓。故異下八隅。
  一切寶華莊嚴雲彌覆其上。
  上覆。
  佛剎微塵數世界周帀圍燒種種安住種種莊嚴。
  眷屬。
  佛號淨眼離垢燈。
  本界佛名離二障垢。智眼清淨。照世如燈。然佛德無邊。各隨一義。二層已去或有八事。謂加去此遠近故。或有九事。加純淨言故。準此若無此言。即通染淨。此上眷屬漸加剎數。中間諸事可以準知。
  △第二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佛號師子光勝照。
  △第三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佛號淨光智勝幢。
  △第四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無量精進力善出現。
  △第五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至)其形普方而多有隅角。
  言普方者。都望則方。而一面之中。亦有多角。隅即是角。
  梵音摩尼王雲以覆其上(至)佛號香光喜力海。
  △第六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佛號普光自在幢。
  △第七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至)歡喜海功德名稱自在光。
  △第八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至)佛號廣大名稱智海幢。
  △第九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至)清淨月光明相無能摧伏。
  △第十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至)佛號一切法海最勝王。
  △第十一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佛號無量功德法。
  △第十二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佛號超釋梵。
  △第十三層。
  此上過佛剎微塵數世界(至)此世界名娑婆。
  主剎即此娑婆。
  以金剛莊嚴為際(至)莊嚴虗空雲而覆其上。
  言形如虗空者。靜法云。大小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