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一切眾生淨治雜染得清淨故。
  即眾生及業海。
  普攝一切諸大國土無所著故。
  即世界海。
  深入一切諸佛諸境界無障礙故。
  即佛海。
  普示一切佛功德故。
  即名號壽量。及解脫海。變化大用。皆功德故。
  能入一切諸法實相增智慧故。
  即波羅蜜海。到實相岸故。
  觀察一切諸法門故。
  即轉法輪海。
  了知一切眾生根故。
  即根海。
  能持一切諸佛如來教文海故。
  即演說海。與下十智。令知此十。
  △二意加二。初加二。初此土二。初一總。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至)能入一切智性力智。
  謂與果海之智。而言與者。佛力灌注。令增長故。一切智性。即果海也。智性即力。無傾動故。具十力故。末後智字。即能入也。
  △二九別。
  與入法界無邊量智。
  即是世界成就品中十智。由與此智故。後能說彼智觀彼十海。而文少不次。此句。即第三法界安立海智。安立無邊量故。
  與成就一切佛境界智。
  即第四佛海。佛海。唯佛分齊之境。
  與知一切世界海成壞智。
  即第一。
  與知一切眾生界廣大智。
  即第二眾生業海。業因微細。故云廣大。
  與住諸佛甚深解脫無差別諸三昧智。
  含二句。一即第八佛神變海。解脫作用。即是神變。神變依定加三昧言。二含三世智。下文云。一念知三世。由佛不思議解脫力故。由加總句。故合此二。
  與入一切菩薩諸根海智。
  即第五。
  與知一切眾生語言海轉法輪辭辨智。
  即第九。
  與普入法界一切世界海身智。
  即第七願海。以願力故。入法界中一切世界。
  與得一切佛音聲智。
  即第十建立演說。又菩薩根更有多義。修十善道。有三善根。修諸地度。精進為根。攝受正法。信慧為根。攝養眾生。慈悲為根。為成佛道。悲智為根。種種差別。皆善知故。
  △二類通。
  如此世界中如來前(至)所有普賢悉亦如是。
  △二釋所因二。初徵。
  何以故。
  徵意云。諸佛有力能與。有慈能普。何以十智偏加普賢。
  △二釋。
  證彼三昧法如是故。
  釋云。普賢得此三昧。法爾應與。
  △三身加二。初此土二。初佛手摩頂。
  是時十方諸佛各舒右手摩普賢菩薩頂。
  明加被攝受。又準梵本。明十方佛身。皆不來此。舒臂不必長。而同時摩頂。各全觸頂。互不相礙。皆是如來自在業用。
  △二辨手相用中。十句。以顯無盡二。初五德相圓備。
  其手皆以相好莊嚴妙網光舒香流燄發。
  謂傭圓纖直等。故云相好莊嚴。
  △二五妙用自在。
  復出諸佛種種妙音(至)所有影像皆於中現。
  意明此手亘十方而包三世。收因果而該人法。深廣體用。無邊自在。非言能說也。
  △二結通。
  如此世界中普賢菩薩(至)為十方佛之所摩頂。
  △三起定分。所作事竟故。於中二。初此界二。初起定二。初起主定。
  爾時普賢菩薩即從是三昧而起。
  △二眷屬定二。初一總明。
  從此三昧起時(至)世界海微塵數三昧海門起。
  謂一起一切起。由此妙定。即是一切三昧海故。餘定為門。皆入此故。彼全同此。亦受海名。
  △二九別辨。
  所謂從知三世念念無差別(至)所有微塵三昧門起。
  塵數既多。略列其十一。即能知智三昧。謂無一念暫差。故云念念無差。而不廢徧知。為善巧智。二即所知塵境。上能所一對。
  從現三世一切佛剎三昧門起(至)舍宅三昧門起。
  三現廣剎。四現居處。即於世界。總別一對。楞伽經云。如來藏識。頓現一切身器。及諸受用。器。即廣剎。受用。即是舍宅。
  從知一切眾生心海三昧門(至)各別名字三昧門起。
  五知心念差別。六知身相名字。即眾生色心一對。
  從知十方法界處所(至)廣大佛身雲三昧門起。
  七知廣處。八知廣身。即依正一對。雖說微塵。意彰佛廣。虗空無方。有物處則現。唯如來藏。是實有。物依此建立。處所各別。隨菩薩行。剎有淨穢。隨眾生業。趣類別故。微塵中佛。復有一義。謂如來藏。是真佛身。其體廣大。無能知者。恒在六七微塵之中。一一有情。各有藏識。故云各有無邊大身。
  從演說一切法理趣海三昧門起。
  上八。約事別別門顯。此約理趣總該諸法。故云一切。大般若經理趣分。說諸法皆空。無生。無滅。無自性。性離一切相。不可願求。然第一義。湛然常住。當知即是此如來藏。思益經說。處處避空。皆不離空。深密經說。理趣有六。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