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顯語淨因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淨修語業。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樂聽聞如來音聲(至)菩薩功德淨修語業。
  此二攝法。
  不說一切眾生不樂聞語(至)語四過失淨修語業。
  此二離過。
  歡喜踊躍讚歎如來(至)如實功德淨修語業。
  此二攝善。
  以深淨心施眾生法(至)讚歎如來淨修語業。
  此二法施。
  於諸佛所聽聞正法(至)而受妙法淨修語業。
  後二求法行。由此十事。能令語淨。
  △四結。
  是為十。
  △三淨語之果四。初標。
  若菩薩摩訶薩以此十事淨修語業則得十種守護。
  發其言善。幽冥應之。況其人乎。然地經中。善知識善護。意通由諸善。不獨由語。故度世經亦不躡前。此中標章。兩向用之。若在前段。便當顯益。下二準悉。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天王為首一切天眾(至)一切法師皆悉守護。
  △四結。
  是為十。
  △四能成所作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得此守護已則能成辦十種大事。
  按經即內善外護。故能成所作。然則地經善集白法善淨深心等。餘句中義亦不獨躡於語。然皆躡者。以語例餘。於理無爽。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一切眾生皆令歡喜(至)一切涅槃普令明見。
  十句文意並通二利。
  △四結。
  是為十。
  △二明以何因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心。
  以大悲為首。荷負一切等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如大地心能持能長一切眾生諸善根故。
  荷負心。由如大地。荷負四重任故。
  如大海心一切諸佛無量無邊大智法水悉流入故。
  深廣心包。含無外故。
  如須彌山王心(至)於出世間最上善根處故。
  勝心。
  如摩尼寶王心樂欲清淨無雜染故。
  淨心。
  如金剛心決定深入一切法故。
  利心。
  如金剛圍山心諸魔外道不能動故。
  堅心。
  如蓮華心一切世法不能染故。
  無染心。
  如優曇鉢華心一切劫中難值遇故。
  希有心。
  如淨日心破暗障故智慧心如虗空心不可量故。
  無邊心。此十並語心體也。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清淨心。
  △三明為何義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心。
  為上求下化。故發起勝用。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發我當度脫一切眾生心(至)悉得悟解心。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大發起能事心。
  △四顯有何相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周徧心。
  以過凡夫地入真。如法中故。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周徧一切虗空心發意廣大故。
  總明悲廣智大。曠若虗空。
  周徧一切法界心深入無邊故。
  智契深極。
  周徧一切三世心一念悉知故(至)一念普現成佛故。
  餘八可知。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至)無上佛法周徧莊嚴。
  △二即安住地中行四。初標。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根。
  由前初住之行。令此勝用增上。皆光顯故。名之為根。
  △二徵。
  何等為十。
  △三釋。
  所謂歡喜根見一切佛信不壞故。
  上一信成就。次六修行成就。
  希望根所聞佛法皆悟解故。
  樂欲根即近友。樂法多聞。能正觀故。
  不退根一切作事皆究竟故。
  不退者。即不著名利。於三昧中。亦無愛著。及貪求故。
  安住根不斷一切菩薩行故。
  安住者萬行念念現在前故。
  微細根入般若波羅蜜(至)究竟一切眾生事故。
  此二悲智不斷上皆教道。
  如金剛根證知一切諸法性故。
  即證道之修。後三即迴向成就。
  金剛光燄根普照一切佛境界故。
  總求一切地智故。即金剛智。照徹法性故。
  無差別根一切如來同一身故。
  別求法身。
  無礙際根深入如來十種力故。
  求功德身。謂十力等。
  △四結勸。
  是為十若諸菩薩安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