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而真智。治於地前。成初四地。令得賢守定。以此三昧。能守世間及出世間賢善法故。前之三地名為世間。四為出世。既了即事而真則即散而定。
  又以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光明(至)起廣大神通。
  二以即體之用智。治於四地未能起用。令得五地入俗。成集福德王定。
  又以慧光普照大智慧寶光明(至)住大明功用行。
  三以平等無相智。治五地中雖能隨俗未得平等。令得六七二地般若大光功用後邊成光明定。
  又以與如來平等無邊(至)息一切功用令無有餘。
  四以平等無功用智。治七地功用。令入八地乃至佛果得首楞嚴定。所作究竟。果既具四。因亦通修。且約相顯。為此豎配。不可偏局。
  佛子若無如來此四智寶(至)得如來地無有是處。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五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六虗空合受喻。喻佛依持無礙之智。亦釋前依義。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如從水際(至)普容三界而無。
  △二合。
  佛子如來智慧亦復如是(至)無量智慧而無分別。
  上但云依。猶尚通於外依他力。今明體徧普能容受。是則五乘等智。皆是如來大智中物。肇公亦云。夫聖人虗心冥照。理無不統。懷六合於胸中。而靈鑒有餘。鏡萬有於方寸。而其神常虗。即斯義也。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心第六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七藥王生長喻。喻佛窮劫利樂智。文三。初喻四。初總明體用。
  復次佛子如雪山頂(至)盡金剛地水輪際生。
  △二別顯用相。
  彼藥王樹若生根時(至)枝葉華果悉皆如是。
  △三得名所由。
  此藥王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根無有盡名無盡根。
  △四揀其非處。
  佛子彼藥王樹於一切處(至)地獄深坑及水輪中。
  上揀下收。
  然亦於彼初無厭捨。
  收者亦不厭故。故晉經云。不捨生性。
  △二合。亦有四段。而文不次。初合總顯體用有六。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至)廣大悲願而為其根。
  一以悲願菩提合根。此為諸佛之本。深難拔故。文有四弘。
  於一切如來真實智慧(至)善巧方便以為其莖。
  二依實智所生方便為莖。能幹事故。菩提體故。
  徧法界智諸波羅蜜以為其枝。
  三依前二智。分為諸度。旁陰為枝。
  禪定解脫諸大三昧以為其葉。
  四戒定息熱。別受葉名。
  總持辯才菩提分法以為其華。
  五辯才道品等。親生菩提。開發為華。
  究竟無變諸佛解脫以為其果。
  六果可知。上六亦可豎配地位。而其下文別顯用相。既云一切菩薩。故但從通。
  △二越次合後得名所由。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至)以究竟無休息故。
  窮未來際。
  不斷菩薩行故。
  得果不捨其因。
  菩薩行即如來性(至)是故得名為無盡根。
  由不捨因。故得因果交徹展轉相生。
  △三却合前段別顯用相。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至)增長堅固精進深心莖。
  深心樂修善行。即前方便。
  其枝生時令一切菩薩(至)頭陀功德少欲知足葉。
  淨戒亦能息熱。
  其華生時令一切菩薩具諸善根相好莊嚴華。
  相好如華為嚴。
  其果生時令一切菩薩(至)乃至一切佛灌頂忍果。
  文多影略者。為分能所成故。
  △四合揀非器。
  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至)墯於無為廣大深坑。
  先揀非器。無為正位一墯難出。故喻深坑。又無悲水。取灰斷故。如彼地獄。
  及壞善根非器眾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
  邪見撥無。貪愛浸爛。皆喻於水。不容善根。又闕土緣。非生處故。
  然亦於彼曾無厭捨。
  後收。上據現惡闕緣。令生厭怖直進一乘。故除二處。而同有佛性。久久當成。故不厭捨。是知現惡明無。則知無惡必有。故涅槃云。一闡提人雖復斷善。猶有佛性。若能發心。非闡提也。法華亦云。決了聲聞法。餘諸聲聞眾。亦當復如是。
  佛子如來智慧無有增減以根善安住生無休息故。
  結云。根善安住者。常住大悲故。有引向來所揀。證無佛性及定性義。不觀次後不捨之言。況第十喻平等共有。減損佛性。恐毀謗一乘。願諸後學。當誡慎之。莫滯權說。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心第七相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知。
  △八劫火燒盡喻。文三。初喻。
  復次佛子譬如三千大千(至)得不燒不答言不也。
  喻佛知無不盡智。由此佛智更無所依。
  △二合。
  佛子彼所投草容可不燒(至)智慧平等悉明達故。
  △三結。
  佛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