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二正顯佛德。略有二義。一總下五品共答十問。此之一品答佛種性。佛以功德為種性故。次有二品。答於佛身。次一品答本願。後一品答出現其國土。問初會已廣。餘或經來未盡。或前後攝之。二者此品具答十問。謂佛德無量。略顯三十二門。門皆具十。則有三百二十種德。以顯無盡。昔以初十。標宗略答。具答十問。所餘唯有別答而超。次答前十問。今謂三十二門如次答前十句問故。而門門中皆含答十。欲顯佛德一具一切。亦顯所問包含廣故。而標門名多。不同前者。為顯佛德無邊際故。文分為十。初之二門答國土問次二門答本願問。三二門答種性問。四二門答出現問。五五門答佛身問。六二門答音聲問。七三門答智慧問。八八門答自在問。九三門答無礙問。十有三門答解脫問。以身及自在。含前普光。諸問多故。用門亦多。而文多有三。謂標釋結。其中義相至文當顯。今初二門答國土問者。國土即是所依所住。即分為二。初門明其常住法門。後門明其徧住法界。不唯國土。不在方所。為真土也。
  今初文二。初標。
  佛子諸佛世尊有無量住。
  △二釋相。
  所謂。
  文有九句。顯於如來應機說法。含答十問。則知十問皆成住處。下皆倣之。
  常住大悲。
  起應之心。答種性問。悲為種性故。
  住種種身作諸佛事。
  演法之身答佛身問。
  住平等意轉淨法輪。
  轉法之意。答本願問。本願平等利一切故。
  生四辯才說無量法。
  能轉之辯答音聲問音出辯故。
  住不思議一切佛法。
  所轉之法。答自在問。自在不思議故。
  住清淨音徧無量土。
  轉音周徧答國土。國土是音所至故。
  住不可說甚深法界。
  所顯之理答智慧。智慧能住法界故。
  住現一切最勝神通。
  能化之通。答神通問。
  住能開示無有障礙究竟之法。
  演法之益。答無礙問。文唯九句。脫於出現。或通諸句。出現皆能作前九故。答此品中。十問既爾。答初二會。類例可知。
  △二普徧法界。明其徧住。謂六根三業徧法界土。文分為三。初標。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法普徧無量無邊法界。
  無量是事。法界無邊是理。此二無礙及事事無礙法界。並為所徧。
  △二列釋。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普入諸趣而無染著。
  含答三問。一正答身其普徧諸趣。是有悲性及出現義。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至)住於無礙平等法身。
  次之六句。是身別相。亦是於身兼答普光眼等六問。出妙音聲答音聲問。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
  答三問。謂無礙答第九。解脫答第十。神通力答自在。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至)而於其中不生染著。
  別答國土。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至)悉能通達一切佛法。
  答本願及智慧問。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法界無邊際十種佛法。
  △二有二門。答本願問二。初明乘願現其八相。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念念出生智。
  然願以後得智為體。從其願智。生八相等。非生智也。上標次徵。列結下文倣此。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無量世界從天來下。
  乘願下生。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薩受生。
  受生種族。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出家學道。
  學解脫道。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明其出現。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無量世界轉妙法輪。
  音聲。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教化眾生供養諸佛。
  化生嚴國。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不可言說種種佛身。
  現佛身。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如來自在一切智藏。
  自在相嚴福嚴嚴如來藏故。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無量無數清淨眾生。
  是無礙故。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於三世中成等正覺。
  即智慧正徧知故。
  是為十。
  △二明願不失時。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不失時。
  行止在緣。根熟化現。本熟便捨。非願不周。若機熟失時。便違本願。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不失時。
  出現。
  一切諸佛成熟有緣不失時。
  成本願有緣。
  一切諸佛授菩薩記不失時。
  知種性與記。
  一切諸佛隨眾生心示現神力不失時。
  自在。
  一切諸佛隨眾生解示現佛身不失時。
  現身。
  一切諸佛住於大捨不失時。
  智住於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