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至)或名惡舍宅或名苦惱性。
  闕一者。普譯少出生。唐譯少失利。
  △二集。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至)或名非實法或名無底。
  煩惱深故。非習道學。浮沉不已。
  或名攝取或名離戒(至)或名陿劣見或名垢聚。
  △三滅。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至)或名破依止。
  身與煩惱。互為依止。展轉無窮。唯證滅理。方能永破。
  或名不放逸或名真實(至)或名自在或名無生。
  △四道。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至)或名廣大性。
  道名廣大。無不在故。
  或名分別盡或名神力道(至)或名攝解脫。
  △二結。
  諸佛子歡喜世界說四聖諦(至)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九下方關鑰二。初列四。初苦。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至)或名如坏器或名我所成。
  我見有故。
  或名諸趣身或名數流轉(至)或名無味或名來去。
  △二集。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至)或名受支或名我心。
  即我見愛。
  或名雜毒或名虗稱或名乖違或名熱惱或名驚駭。
  △三滅。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至)或名廣大或名覺分。
  所覺處故。
  或名離染或名無障礙。
  △四道。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至)或名究竟實或名入義。
  能入滅諦第一義故。
  或名性究竟或名淨現(至)或名救濟或名勝行。
  △二結。
  諸佛子關鑰世界說四聖諦(至)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十上方振音二。初列四。初苦。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至)彼振音世界中或名匿疵。
  身為惑病所藏處故。
  或名世間或名所依或名慠慢。
  慢以生苦為業。果取因名。
  或名染著性。
  性令染故。如樂受壞苦。誰謂苦耶。
  或名駛流。
  剎那性故。即行苦也。
  或名不可樂。
  苦苦也。
  或名覆藏。
  藏苦因故。樂藏壞苦故。不苦不樂藏行苦故。
  或名速滅。
  流轉苦也。
  或名難調。
  誰不欲捨。莫之能出。不憚疲苦。方能調之。
  △二集。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至)或名至後邊。
  招果不斷。受苦無窮。
  或名共和合或名分別或名門。
  入苦趣故。
  或名飄動或名隱覆。
  △三滅。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至)或名不可取。
  取則不滅。
  或名轉還或名離諍或名小。
  小之則無內。不容一物也。
  或名大。
  大之則無外。法界性也。
  或名善淨或名無盡或名廣博或名無等價。
  △四道。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至)或名難敵對。
  有惑必破。不為惑破。猶明滅闇。無闇不滅。闇不滅明。何能相敵。
  或名無限義或名能入智(至)或名殊勝義。
  △二結。
  諸佛子振音世界說四聖諦(至)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三類通一切二。初舉娑婆。以類東方。
  諸佛子如此娑婆世界中(至)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二舉東方。以類餘九。
  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四主伴無盡二。初舉此例彼。
  諸佛子如娑婆世界有如上所說十方世界。
  謂娑婆為主。有密訓等。盡空世界。皆為伴也。
  △二以彼例此。
  彼一切世界亦各有如是(至)心之所樂令其調伏。
  則知密訓等。盡空世界為主。攝伴亦爾。則無盡無盡耳。此猶約娑婆同類世界而說。以結數中。同百億故。餘樹形等異類世界。彼一一類皆徧虗空。及盡法界。是則重重無盡無盡。非此所說也。如是皆為調伏眾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二十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卷第七十一(入第四十三經下卷)

    清涼山沙門 澄觀 述
    晉水沙門 (淨源) 錄疏注經
  △二證入諸法用文四。初明證入十句。
  佛子菩薩摩訶薩入如是大威德三昧智輪。
  初句明能證之定。三昧智輪尚順梵語。若正應云智輪三昧。因定最勝。名大威德。次顯所證法。謂證佛果法。初總明。
  則能證得一切佛法。
  無為果為證。有為果曰得。餘八句別。
  則能趣入一切佛法。
  趣入釋證。
  則能成就。
  成就釋得。
  則能圓滿。
  圓滿通二。
  則能積集。
  積集約因圓。
  則能清淨。
  清淨謂障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