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集。故云苦集。盡苦之滅。名為苦滅。至苦滅之道。名苦滅道。不得單言苦道。以道非生苦。不同集故。又非滅苦。不同滅故。能證滅苦。故云苦滅道。
  五正釋文一品分二。初標告。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告諸菩薩言。
  △二正釋四。初娑婆諦名。二隣次十界。三類通一切。四主伴無窮。然此望前品。略於單說四洲。就初二中。一一方內。文各有二。一別別諦名。二結數辨意。然其立名。或有因從果稱。果藉因名。約事約理。或總或別。如文當知。初娑婆中列內四諦。即為四別。初苦聖諦。
  諸佛子苦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
  罪者摧也。謂摧壞色心故。
  或名迫逼。
  不可意境。逼迫身心。此二總顯。
  或名變異。
  壞苦。
  或名攀緣。
  追求苦。
  或名聚。
  五盛陰苦。
  或名刺。
  從喻立名。如刺未拔。
  或名依根。
  由苦能生一切惡也。
  或名虗誑。
  於下苦中。能生樂想。
  或名[病-丙+(雍-〦)]瘡處。
  此喻二苦。有[病-丙+(雍-〦)]瘡處。性自是苦。此如五陰苦。若加手等觸。苦上加苦。是苦苦。
  或名愚夫行。
  行苦也。愚人所行故。如以睫毛置掌不覺。若置眼內。為苦不安。愚夫不覺行苦。如掌內之毛。而復以苦。反欲捨苦。皆愚夫行也。
  △二集聖諦。
  諸佛子苦集聖諦(至)或名繫縛或名滅壞。
  初二通顯。謂有業惑者。繫縛三界。滅壞善根。
  或名愛著義或名妄覺念。
  次二別顯煩惱。
  或名趣入或名決定(至)或名隨行或名顛倒根。
  餘多通業惑。
  △三滅聖諦。
  諸佛子苦滅聖諦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無諍。
  煩惱名諍。
  或名離塵或名寂靜(至)或名滅或名體真實。
  真實者。非唯惑滅而已。實乃法身常住。為滅諦之義。故次云住自性也。謂本來滅故。
  或名住自性。
  △四道聖諦。
  諸佛子苦滅道聖諦(至)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
  十藏謂信聞等。如十藏品說。
  △二結數辨意。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至)有如是等四百億十千名。
  望前名號。一四洲有十千。今一四天下。一諦亦有十千種名。四諦歷於百億。故有四百億箇十千。
  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顯差別之意也。
  △二辨隣次十方。東方密訓二。初列四。初苦諦。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至)或名分析悉無力。
  推之於緣。無實物也。
  或名作所依或名極苦或名躁動或名形狀物。
  有形皆苦故。
  △二集諦。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至)或名愛著或名病源。
  病源者。謂有攀緣故。
  或名名數。
  △三滅諦。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至)或名調伏或名一分。
  惑由妄起故。分數塵沙。理不可分。可稱一分。
  或名無罪或名離貪或名決定。
  △四道諦。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至)或名猛將或名上行。
  所之在滅。
  或名超出或名有方便(至)或名最勝眼或名觀方。
  觀方者。謂觀四諦也。更有四方。如十定品。
  △二結。
  諸佛子密訓世界(至)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二南方最勝二。初列四。初苦。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聖諦者彼最勝世界中。
  前名豐溢。豐溢是正翻。最勝乃義譯耳。
  或名恐怖或名分段(至)或名妄分別或名有勢力。
  生老病死。猶四山臨人。世雖賢豪。力無與競。
  △二集。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至)或名仇對或名非己物。
  己本性淨。妄惑何預。
  或名惡導引或名增黑闇或名壞善利。
  △三滅。
  諸佛子所言苦滅聖諦者(至)或名饒益或名義中義。
  事善有義。滅理尤勝。
  或名無量或名所應見(至)或名可同住或名無為。
  △四道。
  諸佛子所言苦滅道聖諦者(至)或名能燒然。
  以智慧火。燒煩惱故。
  成名最上品或名決定(至)或名解脫性或名能度脫。
  △二結。
  諸佛子最勝世界說四聖諦(至)隨眾生心悉令調伏。
  △三西方離垢二。初列四。初苦。
  諸佛子此娑婆世界(至)或名虗妄見或名無有數。
  無有數者。三際無涯故。
  △二集。
  諸佛子所言苦集聖諦者(至)或名鄙賤或名增長。
  從惑生惑業故。
  或名重擔或名能生或名麤獷。
  △三滅。
  諸佛子所言苦